2018-2019学年人教选修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 老马 教案
2018-2019学年人教选修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 老马 教案第2页

 1、短小精粹,凝炼深邃

《老马》一诗只有八句,马头的一俯一仰,即鲜明地表现了一种人生观。体现了"深刻到家,深刻到浅显的程度"的艺术境界。

2.认真推敲,平易朴实。

  诗人认为,"把一句诗写得叫人人懂,懂了还觉得好,这难,把一句诗雕得自己懂,这很容易。"所以他写诗力求平易,朴实,然而又认真严谨,这追求艺术的锤炼,形成了自己凝重的诗风。因此,它被誉为新诗中的"苦吟派"。他说:"我力求谨严,苦心地推敲追求,希望把每个字放在最恰当的地方,螺丝钉似的把它扭得紧紧的"。(《<臧克家诗选>后记》)

  老马一诗,极微为平易,流溢着朴素的质美,从而形成了自己的风格和特色。象诗中"总得"、"横竖"、"背上的压力往肉里扣"、"有泪只往心里在咽",简直就像农民倾诉自己的亲身感受,分不出是农民的语言,还是诗人的语言了。

  老马一诗,字字句句都经过认真的选择提炼,因而达到了炉火纯青的程度。这与他严肃认真的创作态度是分不开的。象诗题"老马"是一个久经生活折磨的形象,它给人一种衰萎瘦枯的感受;再比如"背上的压力往肉里扣"中的"扣",可谓形象,传神。不仅使人想得出马背上的重压,还是人看得出这中重压的力度和慢慢压下去的进度。假如换一个别的字,就不会这样自然、恰当、精妙了。

3.重视节奏,强调韵脚

臧克家反对诗歌创作形式上追求整齐,又反对完全散文化,它的诗在自然的基础上讲究节奏感,把诗的韵脚,看作"是感情的站口,节奏回归的强有力的记号"。他的诗反映了格律诗走向自然的趋向。这在《老马》诗中有很好的体现。《老马》每段四句,一、三句押韵,二、四句也押韵,极其工整,读来朗朗上口,节奏感强。但诗句每行的字数并不相同,也没有闻一多诗歌那种每句皆相同的"字尺",根据感情的变化不断调整诗句的结构和字数,突破了闻一多诗作拘泥于形式的板滞感,使格律诗走向自然。

在当今中国,关于诗歌的艺术特征和走向的争论莫衷一是,许多人甚至认为诗歌已走到绝境,臧克家的诗歌创作和理论主张应能给我们一些启示。他的诗论的核心就是必须完成时代赋予的历史使命和诗人的时代责任感。他认为诗人要完成时代赋予的历史使命,关键在于要有高尚完美的人格,另外,还要接触现实,深入生活,投身时代的激流,掌握时代脉搏的跳动。只有充实的生活,才能创作出反映时代的诗篇。否则,躲在象牙塔里,咏叹个人小小的悲欢,其诗篇必然内容空洞无物。这样,诗人远离了时代,时代也就必然会抛弃诗人。臧克家的这些关于诗歌创作的论断,值得今天每一个诗人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