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曹冲称象》教案
部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曹冲称象》教案第2页

  教学过程(课件使用用蓝色标注并加粗)

   个性化修改(红色字并加粗)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1.利用希沃课件的动画效果出示谜语:腿像四根柱,身如一面墙,耳朵像蒲扇,鼻子弯又长。

   2.揭示答案:大象(出示图片,导入新课)

  3.导入新课:同学们,你们见过大象吗?谁能说一说大象长什么样儿?如果让你称象,你该怎么办?然而,大约早在1800年以前,我们聪明的祖先中有一个才七岁的孩子就出色地完成了称象的任务。他的名字叫曹冲,他是三国时期魏王曹操的儿子。你们想知道曹冲是怎样称象的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课文《曹冲称象》。

  二、字词学习,基础积累

  1.学生自读课文,圈画生字词,借助字典解决生字词。

  2.检查自学情况,教学生字。

  (1) 利用希沃课件的橡皮檫出示生字。学习"曹、柱、重、杆、秤、线"这些生字时,可以结合图片;学习"称、议、论、砍、止、量"这些生字时,可以通过动作表演的方法;学习"员、根"这些生字时,可以通过形近字相对比的方法。

  形近字对比示例:

  员(队员)   圆(团员)

  损(损坏)

  根(树根)  跟(跟随)

  狠(凶狠)  恨(悔恨)

(2) 利用希沃白板的田字格功能,将同结构的字以动画的效果的形式出示,利用授课助手的拍照功能以及希沃白板的书写功能进行生字的展评:

  书写指导:

  "称"的"禾"作部首时,最后一笔变为点。

  "柱"的左部捺变为点,"主"三横分布均匀,末横宜长些。

  "杆"的左边捺变为点,右边最后一笔略长,且为悬针竖。

  "秤"的笔画较多,注意左右迎让。

  "岁"的"山"略扁,下面横撇的撇要长于第四画。

  "站"左边的"立"最后一横变成提。

  易错提示:

  "底"第三笔是撇,不能写成竖提。

  "做"的右部是"攵"(反文旁),不能写成"夂"(折文旁)。

  "船"的右边是"舟",但横画不出头。

  "然"上部的左边不要写成了"夕"。

  (3)归类识字。

  归类示例:

  禾:称(称一称)--秤(秤杆)--移(移动)

  木:柱(柱子)--杆(一杆秤)--树(树木)

  (4)书写练习:巡视指导,并纠正握笔姿势、笔顺和坐姿。

  三、通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读课文,标出自然段并思考以下问题:

  (1)全文共有多少个自然段?(在文中标出)

  (2)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写的?可以分成几个部分?每一部分各写了什么?

  (3)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情?

  明确:(1)全文共有5个自然段。(2)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来写。可以分成三个部分。第一部分(第1、2自然段):写曹操带官员们去看象,官员们议论大象的重量。第二部分(第3、4自然段):写官员们和曹冲各自的称象办法。第三部分(第5自然段):写按照曹冲的办法称出了大象的重量。(3)本文写了曹冲动脑筋想办法称出大象重量的事。

  2.阅读第1自然段,思考:这一自然段讲了件什么事?

  (1)朗读指导:用平缓的语气来读。

  (2)这一自然段交代了哪些要素?

  明确:这一自然段交代了时间、人物、事物。时间:古时候;人物:曹操和他的儿子、官员们;事物:大象。

  (3)提问:说说"高兴"的含义。

  明确:"高兴"指愉快而兴奋。

  (4)思考问题:曹操为什么高兴?他高兴的结果是什么?

  明确:原因:因为别人送了曹操一头大象,所以他很高兴。结果:他带着儿子和官员们一同去看。

  (5)词语拓展。

  ①"高兴"的反义词。

  ②表示"高兴"的成语。

  利用希沃课件的动画效果出示"高兴"的反义词示例:

  生气 悲伤 烦闷 悲痛 痛苦

  利用希沃课件动画效果出示表示"高兴"的成语示例:兴高采烈 欢天喜地 眉开眼笑 洋洋得意 乐不可支 喜出望外 眉飞色舞

  四、课堂小结,效果强化

  这一节课,我们通读了课文并标出了课文的自然段,从整体上了解了课文的主要内容,把握了故事发生的时间、人和物。那么,他们见到大象时会说些什么?做些什么呢?我们将在下一节课揭晓答案。

  五、练习设计,巩固提升

  利用希沃课件的动画效果出示完成本课对应训练。

  

         第二课时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1.利用希沃课件橡皮檫功能擦拭出听写的词语,让学生进行核对!

称重 石柱 船底 一杆秤 做事 岁月 站立 然后

   2.导入新课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课文主要写了七岁曹冲称出大象重量的事。这节课,我们将深入学习课文,理清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弄清楚曹冲称象的方法和步骤。

  二、课文研读,突破重难

  1.学习第2自然段,在学习过程中完成重要词语的理解、运用和拓展,包括近义词和反义词。

  (1)朗读指导:定准高兴的基调,语速要根据内容的变化时缓时急。

  (2) 学生自由朗读并思考:利用希沃课件的动画效果出示:大象有什么样的特点?(在文中画出相关的句子)作者运用了什么手法来写大象的特点?利用希沃课件的书写功能画出相关的句子。

  明确:大象又高又大,身子像一堵墙,腿像四根柱子。作者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大象的身子比作一堵墙,把大象的腿比作四根柱子。

  (3)提问思考:官员们议论的问题是什么?作者为什么要写官员们议论这一情景?

  明确:"这么大的象,到底有多重呢。"这为下文写称象埋下了伏笔。

  (4) 利用希沃课件的超链接功能进行词句拓展。

  ①由"又高又大"拓展"又×又×"的词语。

  ②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写一句关于动物外形特征的句子。

  ③用"一边......一边......"写一句话。

  "又×又×"式词语示例:

  又高又瘦 又说又笑 又快又好 又香又甜 又大又圆 又白又胖

  比喻句示例:

  奶奶家的小狗全身长满白色的毛,像一团棉花糖;它眼睛圆溜溜的,像两颗大宝石......

  "一边......一边......"句子示例:

  青蛙一边唱歌,一边在荷叶上跳。

  2.学习第3自然段,在学习过程中完成重要词语的理解、运用和拓展,包括近义词和反义词。

  (1)朗读指导:用热烈的语气,读出激烈地议论的语气。

  (2)根据曹操称一称大象的想法,官员们提出了怎样的办法?

  明确:造一杆大秤,砍一棵大树做秤杆。

  (3)思考:上面的办法得到其他官员支持了吗?为什么?

  明确:没有。其他官员认为:"有了大秤也不行啊,谁有那么大的力气提得起这杆大秤呢?"

  (4)提问:"直摇头"表示什么意思?曹操为什么"直摇头"?

  明确:"直摇头"表示不停地摇头。曹操"直摇头"说明他不赞成官员们提出的称象的办法。

  (5)提问:"曹操听了直摇头"与"曹操听了摇头"哪个更好?为什么?

  明确:前一句更好。表明曹操不满意的程度更深。

  3.学习第4自然段,在学习过程中完成重要词语的理解、运用和拓展,包括近义词和反义词。

  (1)朗读第4自然段,说说作者写曹冲"才七岁"的原因。

  明确:作者写曹冲"才七岁"是为了凸显曹冲年龄虽小,但聪明的特点。

  (2)找出表示称象时动作的词语。这些动词有何作用?

  明确:赶、看、沿着、画、装、称。这些动词准确、清楚地写出了曹冲称象的办法及步骤。

  (3)朗读时思考:曹冲称象的具体办法是什么?(用横线在文中画出)

  明确:把大象赶到一艘大船上,看船身下沉多少,就沿着水面,在船舷上画一条线。再把大象赶上岸,往船上装石头,装到船下沉到画线的地方为止。然后称一称船上的石头。石头有多重,大象就有多重。

  (4)思考:曹冲称象的办法可分为几步?

  明确:三步。第一步,把大象赶到一艘大船上,看船身下沉多少,在船舷上画一条线做记号;第二步,把大象赶上岸,往船上装石头,等船下沉到画线的地方为止;第三步,称船上石头的重量。

  (5)思考:曹冲的办法好在哪里?

  明确:曹冲采取以船代秤、以石代象的科学方法来称象。这样不用浪费时间造大秤,不用破坏生态砍大树,就能称出大象的重量。

  (6)说说其他称象的办法。

  利用希沃课件的动画效果出示:说说其他称象的办法。

  拓展示例:

  可以用称大牛的方法来代替称石头。只需把牛赶上大船,这样还可以省去人工搬石头的繁琐。或者直接让人上船,这比赶动物上船更加方便。

  4.学习第5自然段,在学习过程中完成重要词语的理解、运用和拓展,包括近义词和反义词。

  (1)提问:"曹操微笑着点一点头"一句运用了什么描写手法?有什么作用?

  明确:这一句运用了神态和动作描写。与前面"曹操听了直摇头"形成鲜明的对比,说明曹操对儿子曹冲称象的办法非常满意。

  (2)思考:"果然"一词的含义。

  明确:"果然"表示事实与所说或所料相符。文中是说称出大象重量这样的一个结果和曹冲预想的一样。

  5.通读课文,思考:曹冲为什么能想到称象的办法?这说明他是一个怎样的人?

  明确:首先,曹冲是个爱思考的孩子。他和大家一样,也在思考称象的办法。其次,他善于观察和分析。他听了官员们的办法后,知道不可行,但他也从中受到了启发:称象得用秤,那能用什么来代替秤呢?他想到了船,可以把船当作秤来使用。另外,他善于联想,他想到等量转换。象是很大很重的,直接称象的重量肯定是不行的,于是他就把称象的重量转换成称石头的重量。由此他想出了称象的办法。这说明曹冲是一个聪明、善于观察、爱动脑筋思考问题的人。

  三、课堂小结,效果强化

  1.设置试题,引导学生回顾本课所学内容。

  利用希沃课件的动画效果出示:

  (1)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大象________,身子像________,腿像________。官员们一边________一边________:"这么大的象,________有多重呢?"

  明确:又高又大 一堵墙 四根柱子

  看 议论 到底

  (2)思考:文中提到了哪两种称象的办法?你认为哪一种办法好?为什么?

  明确:第一种办法:造一杆大秤,砍一棵大树做秤杆来称大象。第二种办法:把大象赶到一艘大船上,看船身下沉多少,就沿着水面,在船舷上画一条线。再把大象赶上岸,往船上装石头,装到船下沉到画线的地方为止。然后称一称船上的石头。石头有多重,大象就有多重。

  第二种办法好。

  因为第二种办法很科学,不用砍大树造大秤,也不会伤害到大象,所以说第二种办法好。

  2.总结。

  曹冲想出的称象办法多么巧妙啊!对于一个才七岁的孩子来说,这实在难得。我们在生活中也会遇到各种各样难以解决的问题,只要我们像曹冲一样,多观察,多动脑筋思考,多联想,就一定能够想出解决问题的好办法的。

  四、练习设计,巩固提升

请完成本课对应训练。

  五、板书设计,知识构架

板题质疑:板书课题,读课题,认识生字"称、象"围绕课题,你想提出什么问题?(谁称象?为什么称象?怎么称的?)

演示(演示称象过程,体会曹冲的聪慧。)

1.引导学生读4、5自然段,体会曹冲称象的过程。

2.师生或生生合作,边叙述边利用投影片进行演示,曹冲称象的全过程,进而体会曹冲的聪慧。可以多组进行,进行比赛。从语言表达,操作等方面进行评价。

3.指导朗读课文,抓住表示称象顺序的词语体会用词的准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