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苏教版必修2 专题2 第三单元 化学能与电能的转化2 原电池原理的应用 学案
2018-2019学年苏教版必修2  专题2 第三单元 化学能与电能的转化2 原电池原理的应用 学案第2页

 3. 金属材料的防护:

①分析:将被保护金属设计成原电池的正极。

  ②实例:轮船在海里航行时,为了保护轮船不被腐蚀,可以在轮船上焊上一些活泼性比铁更强的金属,如Zn,这样构成的原电池,Zn为负极,而Fe为正极,从而防止了铁的腐蚀。

 4. 制作化学电源--设计原电池:

①分析:已知一个氧化还原反应,首先分析找出氧化剂、还原剂,一般还原剂为负极材料(或在负极上被氧化),氧化剂(电解质溶液中的阳离子)在正极上被还原。即:

负极:还原剂-ne-氧化产物;

正极:氧化剂+ne-还原产物。

②实例:利用氧化还原反应Zn+CuSO4ZnSO4+Cu设计成如图所示的原电池。

a. 该原电池的电极反应为:

负极(Zn):Zn-2e-Zn2+(氧化反应);

正极(Cu):Cu2++2e-Cu(还原反应)。

  b. 装置:

【随堂练习】

  把a、b、c、d四块金属板浸入稀硫酸中,用导线两两相连,可以形成原电池。若a、b相连时,a为负极;c、d相连时,c溶解;a、c相连时,c极上产生大量气泡;b、d相连时,b极上有大量气泡。四块金属的活动性顺序是(  )

  A. a>c>d>b     B. c>a>b>d

  C. a>c>b>d D. c>a>d>b

  思路分析:较活泼的金属为负极,被氧化溶解;相对不活泼的金属为正极,冒气泡或析出金属。所以,四块金属的活动性顺序是a>c>d>b。

  答案:A

  例题1 有A、B、C、D、E五块金属片,进行如下实验:①A、B用导线相连后,同时浸入稀H2SO4溶液中,A极为负极;②C、D用导线相连后,同时浸入稀H2SO4溶液中,电流由D→导线→C;③A、C相连后,同时浸入稀H2SO4溶液中,C极产生大量气泡;④B、D相连后,同时浸入稀H2SO4溶液中,D极发生氧化反应;⑤用惰性电极电解含B离子和E离子的溶液,E先析出。据此,判断五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是 (  )

  A. A>B>C>D>E B. A>C>D>B>E

  C. C>A>B>D>E D. B>D>C>A>E

思路分析:金属与稀H2SO4溶液组成原电池,活泼金属为负极,失去电子发生氧化反应,较不活泼的金属为正极,H+在正极电极表面得到电子生成H2,电子运动方向由负极→正极,电流方向则由正极→负极。在题述原电池中,A­B原电池,A为负极;C­D原电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