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苏教版必修2 专题2 第三单元 化学能与电能的转化2 原电池原理的应用 学案
2018-2019学年苏教版必修2  专题2 第三单元 化学能与电能的转化2 原电池原理的应用 学案第3页

  C为负极;A­C原电池,A为负极;B­D 原电池,D为负极;E先析出,E不活泼。综上可知,金属活动性:A>C>D>B>E。

  答案:B

  

  例题2 如图装置中,U形管内为红墨水,a、b试管内分别盛有食盐水和氯化铵溶液,各加入生铁块,放置一段时间。下列有关描述错误的是(  )

  A. 生铁块中的碳是原电池的正极

  B. 红墨水柱两边的液面变为左低右高

  C. 两试管中相同的电极反应式是:Fe-2e-=Fe2+

  D. a试管中发生了吸氧腐蚀,b试管中发生了析氢腐蚀

  思路分析:粗看装置虽感到陌生,但仔细分析得知该实验是吸氧腐蚀与析氢腐蚀的简单综合。a试管内盛装食盐水,溶液呈中性,发生的是吸氧腐蚀,负极反应式为Fe-2e-=Fe2+,正极反应式为O2+2H2O+4e-=4OH-,显然a装置内气体的物质的量减少,压强减小。b试管内盛装氯化铵溶液,溶液呈酸性,发生的是析氢腐蚀,负极反应式为Fe-2e-=Fe2+,正极反应式为2H++2e-=H2↑,气体的物质的量增加,压强增大。综上分析选项B错。

  答案:B

【高频疑点】

 1. 构成原电池后反应速率会加快的原因

  纯锌在稀硫酸中反应,Zn表面既有Zn2+进入溶液,又有H+运动到Zn表面得到电子生成H2,而在Cu-Zn原电池中,Zn失去电子变成Zn2+进入溶液,H+在Cu上得到电子生成H2。比较两种形式的反应,就会发现前者Zn表面"拥挤不堪",Zn2+对H+有排斥作用,而后者"畅通无阻"。粗锌与稀硫酸反应产生氢气的速率明显快于纯锌与稀硫酸反应产生氢气的速率,就是这个原理。

 2. 电极判断的几种特殊情况

  原电池的两极称正、负极,两极判断除考虑两极的活动性外,还应注意电极能否与电解质溶液反应。如图甲中,电解质溶液是稀硝酸,Fe作负极,电极反应:Fe-2e-=Fe2+;但图乙中,电解质溶液是浓硝酸,Fe发生钝化,Cu作负极,电极反应:Cu-2e-=Cu2+;图丙中,电解质溶液是稀硫酸,Mg较活泼作负极,电极反应:Mg-2e-=Mg2+;但图丁中,电解质溶液是NaOH溶液,Al参与反应作负极,电极反应:Al+4OH--3e-=AlO+2H2O。

  

甲      乙      丙       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