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七年级上册科学《2.4常见的动物》教案教学设计免费下载
浙教版七年级上册科学《2.4常见的动物》教案教学设计免费下载第2页

体色:背部灰黑色,腹部灰白色。不容易被水上和水下的敌害发现,是 一种保护色

体表:有鳞片,起保护作用。可分泌黏液,减少对水的阻力。

有鳍,游泳。

(引)鲫鱼长有鳍,可用来游泳,鲫鱼在水中游泳时,这些鳍具体起到什么作用呢?请每组同学参照技能卡,在不伤害鱼的情况下,设计一个实验来证明这些鳍的作用,并将设计的实验方案填入教材57页空格中。

2.对3条鲫鱼作如下处理:

用木板条和绳子束缚住第一条鲫鱼的胸鳍和腹鳍放入a缸

用木板条和绳子束缚住第二条鲫鱼的尾和尾鳍后放入b缸

预期结果:

结论:

胸鳍:保持鱼体平衡,控制方向。当尾鳍不 运动时,胸鳍向鱼体两侧张开作前后摆动,鱼体前进。(成对存在)

腹鳍:保持鱼体稳定 (成对存在)

背鳍:维持身体直立,防止侧翻。

臀鳍:维持身体直立。

尾鳍:控制运动方向、推动前进或保持身体平衡等

(引)以上我们探究了鲫鱼鳍的作用,我们在探究时都看到了鲫鱼的嘴在不停地一张一合,鲫鱼是在干什么呢?鲫鱼怎么呼吸呢?接着让学生仔细观察鲫鱼在呼吸过程中,口和鳃盖的变化情况。当鲫鱼在水中相对缓缓游动的时候,用吸管在它的口前方滴一滴红墨水,观察鲫鱼吞入的水从哪里流出来?并结合小辞典的内容,推测鲫鱼吞水的生理意义?

鲫鱼的嘴在不停地一张一合,鲫鱼是在呼吸。

学生实验、观察、回答:张开口吞水--闭口--鳃盖活动,鳃孔张开--水流出。生活在水中的鱼类,利 用鳃来进行呼吸。当水流经鳃丝时,溶解在水中的氧不断地透过毛细血管壁进入血液里;同时血液里的二氧化-碳透过毛细血管壁排到水里。

(引)其他部分 在鲫鱼的生活中起了什么样的作用呢?

口:捕食

鼻孔:鱼的鼻子是它的嗅觉 器官,鱼的嗅觉不仅能感觉食物的存在,也是用来鉴别水质、寻觅配偶和察觉敌害的手段。鱼类的鼻腔和人的鼻腔不一样,它不和口腔相通。鱼类每一个鼻腔有两个孔,中间有一薄膜分开,成为前后两个鼻孔。前面的孔叫入水孔,后面的孔叫出水孔。当鱼游动时,水从入水孔流进,然后再由出水孔流出,这样,鱼类就能嗅到水中的气味了。

眼:鱼还是天生的近视眼,加上水本身的透明度就比空气差,鱼在水中不会看得很远,多数鱼只能清楚的分辨1米之内的物体,它们能看到的最远距离不会超过10~15米。

侧线:感知水流和温度,测定方位。

鳃:呼吸。介绍小词典。

鱼鳍:游泳,

总结鱼类的主要特征:终生生活在水中,身体表面大多覆盖鳞片,用鳃呼吸,用鳍游泳。

举例:鱼类:淡水--鲤鱼,"四大家鱼":青鱼、草鱼、鲢鱼和鳙鱼等。海域--带鱼、大黄鱼、小黄鱼、鲳鱼、大麻哈鱼、鳕鱼、比目鱼等。

练习:海马是鱼吗?

有些水产动物比如海参、牡蛎等虽然和鱼一样生活在水中,但它们有着本质的区别,知道是什么吗?出示鲫鱼的骨骼图片,让学生观察。

鱼有脊柱,有许多块椎骨构成,叫脊椎动物。其它的虾、蟹、贝类等没有脊柱叫无脊椎动物。

想一想:

1.池塘里养的鱼,有时成群地浮到水面,不断地向外探头张口。虾池里养的对虾和鱼缸里养的金鱼,有时也会出现这种现象。你能说出原因吗?该如何处理?

2.水产动物和水生动物是不是一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