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人教A版必修三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导学案)
2017-2018学年人教A版必修三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导学案)第3页

【课后训练】

一、选择题

1.下列关于对生态系统稳定性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

A.生态系统保持或恢复自身结构和功能相对稳定的能力,称为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B.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是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协调发展的重要标志

 C.在生态系统呈现稳定性后,其种群数量和食物链结构能长期保持不变

D.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不是绝对的,也有可能遭到破坏

2.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是 ( )

  A.负反馈调节 B.正反馈调节 C.能量流动 D.物质循环

3.a、b、c、d是一个生态系统的四种生物,它们由于食物关系而形成下列几种关系,其中最稳定的是 ( )

4.1998年,国家启动了天然林保护工程,天然林与人工林比较其最大的优势是 ( )

A.自动调节能力强 B.调节气候能力强

C.水土保持能力强 D.水源涵养能力强

5. 下列措施中,能提高一个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的是 ( )

A.减少捕食者和寄生者的数量

B.使生产者和消费者的数量保持平衡

C.适当增加物种数目

D.限制生态系统中生产者的数量

6.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越复杂,其自我调节能力就越大的原因不包括 ( )

A.处于同一营养级的生物种类繁多

B.能量可能通过其他食物链传递到顶级

C.某一营养级的一些生物消失,可由该营养级的其他生物代替

D.能量流经各营养级时,是逐级递减的

D.该河流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协调发展

7.为了防止草子被鸟所食,人们曾试图用网将草保护起来,这些草虽没有被鸟所食,却因虫子泛滥而被吃光。这一事 说明,造成该生态系统稳定性降低的原因是 ( )

A.环境污染 B.虫子的破坏作用C.食物链破坏 D.缺水干旱

8.一个生态系统遭到破坏的重要标志是 ( )

A.草食动物的大量减少 B.肉食动物的大量增加

C.生产者的大量减少 D.分解者的大量增加

9.在生态系统的下列基本特征中,成为其自我维持的功能基础是 ( )

A.物种结构有一定的区域性特征

B.连续的物质交换和能量传递的能力

C.内在的动态发展变化的能力

D.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

10.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最终是要 ( )

A.调整能量流动的方向 B.提高能量在食物链中的传递效率

C.使人与自然协调发展 D.避免人类对生态系统的过度干预

11.下列各项中,不属于提高草原生态系统稳定性的保护措施的是 ( )

A.兴修草原水利 B.杀灭草原上的凶猛野兽

C.种植防护林 D.防止草原鼠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