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人教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 晋灵公不君 学案
2018-2019学年人教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 晋灵公不君 学案第2页

  晋国韩赵魏诸卿与公室的矛盾,郑子产的改革等描述,又深刻地揭示了社会内部的变革及其趋向。

  

  《左传》原名为《左氏春秋》,汉代改称《春秋左氏传》,简称《左传》。旧时相传是春秋末年左丘明为解释孔子的《春秋》而作。《左传》实质上是一部独立撰写的史书。它起自鲁隐公元年(前722年),迄于鲁悼公十四年(前453年)。《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完整的编年体历史著作,后来成为儒家重要经典之一,为"十三经"之一。

  《左传》有鲜明的政治与道德倾向。其观念较接近于儒家,强调等级秩序与宗法伦理,重视长幼尊卑之别,同时也表现出"民本"思想,因此也是研究先秦儒家思想的重要历史资料。

  《左传》它不仅是历史著作,为我们留下大量关于春秋时政治、外交、军事、礼俗等方面活动和言论的宝贵记录,同时也是一部非常优秀的文学著作。表现在"长于记述战争,故有人称之为'相砍书';又善于刻画人物,重视记录辞令",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它塑造了一个个性格各异的贵族士大夫形象,或巧言善辩,或直言极谏,或睿智深沉。"慎始而敬终,终以不困"便出自这样一位贵族之口。

  

  《晋灵公不君》一文通过晋灵公横征暴敛、弹射行人、残杀厨师、不听雅言等事件,突出晋灵公残暴无道,揭示了不行仁义必将自取灭亡的道理。文章通过赵盾的忠心耿耿、一心为国与晋灵公的暴行的正反两方面对比,还说明了儒家"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道理。其大致内容概括如下:

段落 内容 第一段 以典型事例写晋灵公的苛政、奢侈及虚言接受士季的劝谏 第二段 赵盾骤谏,招来杀身之祸 第三段 晋灵公设宴,计划在酒席上刺杀赵盾,提弥明战死 第四段 写赵盾救助灵辄,灵辄反戈报恩 第五段 写了晋灵公被赵穿所杀,赵盾为法受恶,身背弑君之名   

  

  

  

  \o(\s\up7(晋灵公:晋国国君,名夷皋,文公之孙,襄公之子。不君:不行君

  \o(\s\up7(道。厚敛:加重征收(赋税筑豪华宫室,过着奢侈的生活。辟:同“避”,躲避。宰夫:厨师。

  \o(\s\up7(熊蹯:熊掌。寘:同“置”,放置。诸:在这兼词。畚:用蒲草编织的盛物工具。载:用车装着。朝:这里指朝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