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新)四年级数学教案下册第八单元
人教版(新)四年级数学教案下册第八单元第2页

  教学难点:

  理解平均数在统计学上的意义,灵活运用平均数的相关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

  师:今天上课前我想考考大家。

  (课件出示)一次数学测验中,班级平均分是90分,你猜猜这个班的马莉莉同学可能会得多少分?为什么?

  (小组学生讨论,全班交流)

  师:班级平均分是马莉莉的实际分数吗?如果不是,你知道"班级平均分是90分"是什么意思吗?

  师:生活中还有很多地方用到平均数,(播放例子)那什么是平均数呢?怎样求平均数呢?(板书:平均数)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1、平均数的意义和求法。

   (课件出示教材第90页例1情境图)

  师:读情境图,你能找到哪些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学生独立完成,小组交流,全班汇报)

  生1:从情景图中可以读出小红、小兰、小亮、小明分别收集了14、12、11和15个塑料瓶。

  生:所解答的问题是平均每人收集了多少个。

  师:你能解释"平均每人收集了多少个"的意思吗?

  (小组交流,全班汇报)生:"平均每人收集了多少个"意思是把收集到的这些塑料瓶按照人数进行平均分配。也就是把收集瓶子数量较多的转移给数量较少的,最后达成每人收集的个数同样多。

  师:你能理解"同样多"是什么意思吗?在情景图中会表示出"同样多"吗?

  师:你是怎样表示出"同样多"的?

  生:通过"移多补少"的方法,达到每人收集的个数同样多。

  师:每人收集的个数同样多还可以怎样说?

生:每人收集的个数同样多就是平均每人收集到的塑料瓶的个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