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上册数学优质课《第五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教案教学设计
四年级上册数学优质课《第五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教案教学设计第4页

 小军  ( ) 本    42 元   谈话:我们还可以把这张表格再简化。表中的箭头表示什么意思?(对应)根据上面两题的解答结果,让学生在书上填出括号里的数。

3 本 18 元

5 本 ( )元

( )本 42 元

  3、引导观察:从左往右你发现了什么?本数与钱数相对应,每本价钱(单价)不变,要求5本多少元和42元可以买几本,都要先算什么?还可以怎样观察?从上往下,又发现了什么?本数增加,要付的钱数也要增加,如果买10本,要付的钱跟42元比会怎样......

  四、巩固深化,提升策略。

  1、做"想想做做"第1题。

  (1)学生先在书上填表,再解答。

  (2)展示两个学生填写的表格及算式。

   168÷6=28(毫米) 28×15=420(毫米) 504÷28=18(本)

  (3)提问:列表整理信息时要注意什么?每步算式求出的是什么?你是怎样分析数量关系的?

  2、做"想想做做"第2题。

  (1)谈话:你感觉这一题和前面的题相比难度怎样?(不易一下子看出如何列式)

  我们先选择有关条件和问题填表,再看看对解决问题会不会有帮助。

  (2)让学生根据题目的条件和问题在课本上列表整理,再找一位学生在投影片上填表,然后展示,校对。

足 球 每个 元   买 个 排 球 每个 元   买 个 篮 球 每个 元 买 个   (3)谈话:接下去你打算怎样分析数量关系?你会解答吗?

  (4)学生独立解答,指名板演。

56×6=336(元)

336÷8=42(元)

336÷48=7(个)

  (5)提问:列表整理后你感觉对解决问题有怎样的帮助?你是怎样分析数量关系的?

3、简要地比较这两道题目在运用策略上的相同点(列表整理信息)以及解法上的不同点?第一题,因为要先求出一本字典的高度,所以要用除法;第二题要求出老师一共带了多少钱,所以它要先算乘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