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人教版必修五:《归去来兮辞并序》(第二课时) 教案
2018-2019学年人教版必修五:《归去来兮辞并序》(第二课时) 教案第2页

合作探究 分析第一段   1、在封建社会里,人们要建功立业,要"大济苍生",实现人生价值,往往是和仕途紧紧联系起来的,陶潜此时却不愿为官,那么陶潜辞官归田的原因是什么?请依据文本作答。

  田园将芜""心为形役""已往不谏,来者可追""迷途未远,今是昨非"。 这里的"心为形役"中的"心"和"役",显然不能单纯理解为"心意"和"形体",应该深入理解为"心"是"志趣人格","形"是作者"出仕为官"的这种行为。陶渊明和中国传统的读书人一样热爱自己的国家,立志报国,但是官场的争斗、现实的黑暗又是他深恶痛绝的。徘徊犹豫了很久之后,他最终还是决定归隐田园,回归自己的本性,过自由的生活。

2、从陶潜辞官归田的原因中可看出他当时的心境如何?请用自己的话作答。

  (自责、自悔→"田园将芜""心为形役",自恕、自慰→"已往不谏,来者可追""迷途未远,今是昨非")

  3.陶潜的这种"心为行役"视入仕为 "迷途"的心情,你能找出他的相关诗句证明吗?

  4.设问:结合此诗和本段内容,可看出陶潜有什么样的情结?

  5.小结:鄙弃官场,向往田园的归隐情结。 学生思考讨论

展示交流 合作探究 分析第二段   1、第一自然段最后表现出了作者回家途中欣喜和急迫的感情,第二自然段中,到家后,作者感情又有什么新的表现?

  2、到家后衣食住行又是怎样的?

  "三径就荒,松菊犹存"蕴涵着作者什么样的感情?

  3、从此段中又可以看出陶渊明有什么样的隐士情怀? 学生思考讨论

展示交流 课堂检测内容 背诵课文1、2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