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数学《第八单元:数据的收集和整理(一)》教案教学设计
苏教版数学《第八单元:数据的收集和整理(一)》教案教学设计第3页

教学过程:

一、 情境导入

提问:同学们,在课外活动中,你最喜欢参加什么活动?

我们经常组织的活动有跳绳、踢毽子、投篮。同学们最喜欢哪一项活动?你有办法帮老师快速地了解到结果吗?

师:通过今天的学习,你一定能帮老师想到一种快速了解结果的方法。

今天,老师带领大家参观校园的一角。

二、 交流共享

1.出示情境图。

提问:图中有哪些人?他们分别在干什么?

师:他们的课余生活真是丰富多彩,而且还非常有意义,我们大家在课后也可以做一些有意义的活动。

提问:你想知道些什么?如果学生未能想到,教师可以先示范:我想知道老师比学生多多少人?

指出:要弄清这些问题,我们要先知道他们的人数。

怎样才能知道图中的人数呢?引导:可以先把图中的人分类整理。

2.提问:你打算怎样分类?

指名说:

(1)可以按老师和学生分成两类;

(2)可以按参加的活动分成三类;

(3)可以按性别分成两类;......

提问:你想怎样表示人数呢?

下面小组合作,选择一种标准分一分,并用自己的方法表示分类的结果。

3.根据学生完成情况,分析结果。

(1)选择学生分类的结果,提问:从这里你能看出是按什么分类的吗?

师:首先要把分成的几类一一写出来(如果未写,指导学生将分类的情况写清楚。)。

提问:现在,你能清楚地知道各有多少人吗?

(2)出示其他的分类结果,指名说说从中知道些什么?

(3)将几种分类的结果放在一起,小组交流:你还知道些什么?

(4)师:这些不同的分类标准,会有不同的结果,你能掌握吗?

提问:你认为分类整理时最关键的是什么?

引导学生说出:最关键的是确定分类标准。(板书:分类标准)

4.回顾刚才的整理过程,你有哪些体会?

小结:通过分类整理,可以获得多方面的信息,用自己的方法将结果表示出来,这就经历了数据的收集和整理的过程。(板书课题:数据的收集和整理)

三、 反馈检测

1.谈话:我们学校准备成立兴趣小组,有航模、唱歌、美术、舞蹈,现在请同学们想一想你想参加哪一个?

下面分小组活动,用你喜欢的方法把人数记下来。实物展示:说说你是怎么进行统计的?从你整理的结果看,你知道些什么?

2.完成"想想做做"第1题。

出示图,提问:可以怎样分类?

3.谈话:老师在课前收到了大家带来的一些照片,下面我们来欣赏一下(先逐一出示然后出示全部)。

这些照片,可以怎样分类整理?引导学生从照片上人数的多少分成两类:个人照和合照;从照片的横拍和竖拍分成两类;从照片上男生和女生分成两类。......

四、 反思总结

提问: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学到了什么?有什么收获和体会?

归纳:在实际生活中,有的时候需要分类整理,才能回答有关的问题。按不同的标准分类,结果是不同的。

  学生交流。

学生发表自己的方法

  生1:图中有老师和学生。

  生2:他们有的做游戏,有的看书,有的下棋。

学生思考交流。

学生独立填写

  学生回答:可以画"√"表示;可以用"Ο"表示;有一个人就画一个人......

  学生展开活动。

  学生根据出示的结果逐一回答。

  生1:老师和学生一共有15人;

  生2:老师比学生少9人;

  生3:做游戏的人最多,下棋的人最少;

  生4:看书、下棋和做游戏的一共有15人。....................

  学生交流:

  (1) 分类可以更清楚地知道图中有哪些人,各有多少;

  (2) 按不同的标准分类,结果是不同的。

......

生答:按颜色和形状分。出示图下的表格,学生独立完成。交流整理结果。

作业设计 基础性作业 拓展性作业 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