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苏教版必修三 指南录后序 教案
2018-2019学年苏教版必修三 指南录后序 教案第3页

  图以外交手段来挽回败局;另一方面是"更欲一觇北,归而求救国之策"(更希望去观察一下元军的情况,回来后好寻求挽救国家的策略)。

  小结段意:出使北营的背景、心情与意图;表达了作者在国事危急之际挺身自任的思想感情。

  2.讲读第2、3自然段。

  (1)提问:文天祥至北营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这三个阶段是怎样的?

  明确:第一阶段是:"初至北营......北亦未敢遽轻吾国。"第二阶段是:"不幸吕师孟构恶于前,贾余庆献谄于后......予不得归矣。"(按:吕师孟叔侄先后投降元军,文天祥曾上书要求宋朝杀掉他们的亲属,因此和吕师孟结下了仇恨。"构",造成、结成;"恶",怨恨、仇恨。"构恶",即"结仇"。贾余庆在德祐二年二月元军使者入临安城封府库之后,他以右丞相充"祈请使"出使元军,与元军合谋扣留文天祥。"献谄",向敌人献媚,指合谋 扣留文天祥。这两个分句也可泽为:吕师孟以前和我有仇,贾余庆在背后(卖国)媚敌出卖我。)第三阶段是:"未几......北驱予并往,而不在使者之目。"

  (2)提问:文天祥既然"分当引决"(按理应当自杀),为什么却又"隐忍以行"(暗中忍受着去了)?

  明确:"将以有为也"("以"后省代词"此"。全句可译为:是打算借此机会有所作为啊!这句话出自韩愈《张中丞传后叙》:"巡呼云曰:'南八,男儿死耳,不可为不义屈。'云笑曰:'欲将以有为也,公有言,云敢不死!'")。

  小结段意:出使北营,震慑敌方,身受羁縻和被驱北上;表达了他忍辱负重,图谋再举的思想。

  3.讲读第4自然段。

  本段写了三层意思:第1层,得脱后的喜悦;第2层,受误会后的困境;第3层,得舟后急于南下的急迫心情。要求学生注意画出那些既能准确表明作者活动的特点,又能表达作者急切、紧张的心情,以及连续所经历的坎坷的动词;领会作者用词灵活多样的特点及其表达效果。

  极富表现力的动词有:"奔"写出了当时迫不择路的极快速度;"变""诡"二字反映了形势突变以及自己采取的果敢行动;"避""出""渡""入""展转""至于"等一连串动词,反映了作者迅速离开险境的情况,同时也表现了作者急于南下组织力量抗元以报效国家的急切心情。

  小结段意:写出京口抵永嘉的苦难历程,表现了作者经历艰险,仍力图中兴的心愿。

  4.讲读第5自然段。

  先给学生指出本段在结构上与前面1、2、3、4段的关系:本文在表达方式上有一显著特点,即"叙述和抒情相结合"。这具体体现在第1-4自然段侧重记叙曲折艰难的经历,第5自然段则偏重于对这种经历的慨叹,前者是后者的必要铺垫,后者是在前者的基础上的自然流露与抒发。例如,第2自然有"予自度不得脱,则直前诟虏帅失信......",第5自然段则有"诋大酋当死......";再如,第3自然段有"至京口,得间奔真州",第5自然段则有"去京口......几自刭死。"让学生理解了上述关系之后,然后引导学生理解本段的层次结构。

本段可分三个层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