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第五单元:厘米和米》教案教学设计(二年级上册数学)
苏教版《第五单元:厘米和米》教案教学设计(二年级上册数学)第4页

1、量比较短的物品,通常用( )作单位。

2、量一量,我们的课本大约长( )厘米,宽( )厘米。

二、新授。

量比较短的物体,我们可以用厘米作单位,但要量教室、操场这些较大的物体,还用厘米作单位,这就麻烦了,这时就要用比厘米大的长度单位--米(板书课题)。今天我们就来认识它。

1、认识长度单位"米"。

(1)出示米尺。

介绍:这就是米尺,它的长度正好是1米,米可以用字母"m"表示,1米可以写作1m。

(2)请学生将1米长的绳子拉直,试着用两只手比划一下1米大约有多长。再用1米长的绳子量一量课桌的长、自己的身高、以及铅笔的长度,进一步加深1米的实际长度。

(3)出示米尺,观察刻度。

数一数米尺中厘米的刻度,看一看1米是多少厘米。

提问:1米是多少厘米?(板书:1米=100厘米)

说明:1米是100厘米,也就是100厘米等于1米。

2、教学试一试。

(1)出示第1题量一量。

(2)请学生用米尺量一量黑板的长,注意在量的时候:应从物体的端点开始,一直量到另一个端点,尺子要摆平,这样才能量出长度。

(3)量一量教室的长度。

三、巩固练习。

1.完成"想想做做"1。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说一说,教师再加以总结。

2.完成"想想做做"2。学生实际进行测量,老师给予适当帮助。

3.完成"想想做做"3。学生填写,教师提醒看清单位名称。

4.完成"想想做做"4。

(1)分小组完成下面的活动。

(2)提醒注意测量的方法。

5.完成"想想做做"5。口答,并说明原因。

四、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认识了什么长度单位?它有多长?用手比划一下,在通常量哪些物体的长度时用米做单位?

五、课堂作业:"想想做做"第6题。

课后反思:

第四课时:练习十

教学内容:练习十,教材第66、67页的内容。

教学三维目标:

1.加深学生对米和厘米的认识,提高学生计算,解决问题的能力

2.培养学生估测物体长度的意识和能力,逐步形成一定的技能技巧。

3.让学生养成仔细解题的习惯,并感受到学习的快乐。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谈话:同学们,我们学过了哪些长度单位?(生:厘米和米)

一般情况下,"厘米"用来表示较短的物体的长度或距离,"米"用来表示较长的物体长度或距离。你能举出例子吗?(学生举例)

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什么情况下用厘米作单位,什么情况下用米作单位?

二、课堂练习

1.我会填:

填"米"或"厘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