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第五单元:厘米和米》教案教学设计(二年级上册数学)
苏教版《第五单元:厘米和米》教案教学设计(二年级上册数学)第5页

床长2( ) 粉笔盒高8( ) 黄瓜长20( )旗杆高15( )

2.我会画:

(1)先估计红习十第3题两条线段的长度,再实际量一量,集体交流反馈。

(2)完成练习十第7题,学生进行实际测量后完成书上的填空。

3.我会算:

完成红习十第5题、第6题。

第5题,引导学生读题,理解题意后进行解答。

第6题,引导学生观察第二排的图,让学生说说它表示是由哪两个物体摞起来的,怎样知道这个物体的高是多少厘米。然后学生填空,并说明理由。

4.学生动手,完成长方形纸的测量,教师进行指导。

三、全课总结,自主评价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四、布置作业:练习十第2题、第4题。

课后反思:

第五课时:我们身体上的尺

教学内容:我们身体上的尺,教材第68-69页。

教学三维目标:

1.使学生更加巩固对长度单位"厘米"和"米"的认识,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培养学生估测物体长度的意识和能力,逐步形成一定的技能技巧。

3.引导学生探索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准备:学生尺一把、一张长方形纸、一把常见的其他形式的尺。

教学过程:

一、认识各种各样的尺。

1、请学生介绍一下课前准备的尺。

2、着重介绍学生尺、米尺和卷尺。

二、认识自己身上的尺。

1、提问:如果要量一量一有拃多长,你觉得用什么尺量?一步呢?一庹呢?

2、学生分组合作测量,再汇报测量结果。

3、介绍:根据所测量的一拃、一庹、一步的长度,我们可以利用它们来老测量一些物体的长度。

三、用学生尺量。

1、用学生尺量一量一张长方形纸。

(1)学生量一量,并填在书上。在量时先找到什么?(0刻度)

(2)反馈测量的数据

(3)组织讨论:通过测量你发现了什么?长方形的边有什么特点?

2、这张长方形纸任意折一次,再打开,用学生尺量一量折痕大约有多少厘米?学生量好,汇报各自测量的结果。

学生四人一组讨论、交流:怎样折?折痕最长?大约多少厘米?你用什么尺量的?

3、想一想,这么一张长方形纸,如果用米尺或卷尺来量方便吗?为什么?

说明:根据所要测量的物体的大小,选择合适的测量工具。

四、想办法量。

1、学校的篮球场很大,如果要测量出它的长,你觉得用哪种尺量比较好?为什么?

2、如果给你一根3米长的绳子,你会用绳子量篮球场的长度吗?

小组讨论:具体的方案。按方案到球场去测量。

想一想如何能在球架下面量出球架的高?

运用所学的知识,认识的测量工具,还可以量出球场上哪些线段的长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