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鲁人版必修三 都江堰 教案
2018-2019学年鲁人版必修三 都江堰 教案第2页

  生齐读第二部分第二段。

  师读第二部分第三段。

  2.师生共同探讨两个问题,并明确:

  (1)游览前后作者的态度有何变化?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游览前:懒懒地、散散地--不屑

  游览后:要看水,万不可忘了都江堰--被震撼,情有独钟

  对比的好处:前后态度的大相径庭,突出了都江堰的水的魅力。

  (2)都江堰的水有何特点?

  关键词:狂野、强悍、驯顺、规整

  在研读两个问题的基础上,再延伸出一个问题:

  第二部分中还有哪些地方用了对比?

  生答师明确:

  游览前后作者态度的对比,

  水的狂野与驯顺的对比,

  海水和都江堰的水的对比。

  五、研读第三部分:

  过渡:这就是都江堰的水。既强悍狂野而又驯顺规整。而在这水的背后,我们分明看到站着一个人,千百年来指挥着这滔滔清流,灌溉巴蜀良田,换来鱼米满仓。这个人,就是李冰。请大家自由朗读第三部分,并思考:李冰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1.生自由朗读第三部分。

  2.学生自由提问不理解的词句。师引导学生互相解决问题,解决不了的,老师再点拨。需要关注的词句:

  冰清玉洁的政治:

  含义:是一种心中装着百姓,服务于百姓的很简单很清亮的政治。它就像岷江的水、像冰和玉一样清亮。

  他是郡守,手握一把长锸......千年来始终与金杖玉玺、铁戟钢锤反复辩论,他失败了,终究又胜利了。

  含义:"手握一把长锸"代表着一种为百姓服务的政治。"金杖玉玺"代表着权利;"铁戟钢锤"代表着武器,合起来代表了一种暴力统治。反复辩论,指的是两种截然不同的政治走向的斗争。一种是一些官场丑类的政治走向,他们或无所事事,甚至无视百姓疾苦;或者互相倾轧,玩弄权谋,不惜置百姓于水火之中。另一种是李冰的走向,即有利民忧民的胸怀和责任感,认定在旱涝成为百姓最大的祸患时,治水就是最大的政治,此时的政治家就应该成为水利家。暴力统治可能会一时逞强,但是终将被人民唾弃。而拿着长锸为人民服务,修筑都江堰滋润民生的人,终将被人民铭记。这又是一种胜利。

  以使命为学校

  含义:使命是最好的老师。有了使命感,就有了动力,有了决心,也就有能力完成治水的使命,造福于民。

  他的这点学问,永远水汽淋漓

  含义:他的学问,是从实践中来,是浸泡在岷江水中才得出的经验。这是一个比喻,形象地说出了他的治水经验的鲜活实用、富有生机。

他大愚,又大智。他大拙,又大巧。他以田间老农的思维,进入了最澄澈的人类学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