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粤教选修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梦游天姥吟留别》教学设计1
2017--2018学年粤教选修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梦游天姥吟留别》教学设计1第3页

光线由明转暗,显得森然、幽暗。青冥浩荡、日月照耀,群仙聚集,写仙境的光明灿烂。山中仙境截然不同,我们把这部分分成两层,板书--山中:森然、幽暗:仙境:光明灿烂。

5.齐读这部分内容

(三)赏析第三部分:梦中醒来

1.可惜梦不长久,接下来诗人从梦中惊醒,美好的仙境顿时消散。梦中醒来,诗人的心境如何呢?梦境与现实有什么联系呢?(抓关键字词)让我们一起来读一下最后的句子。

明确:①"长嗟""惟""失",可以看出,诗人此时是失落的。②"亦如此"将梦境和现实联系了起来,梦中的经历可以说是李白人生经历的折射,诗人从听闻天姥,到寻访、登临、遇仙、梦醒的过程,其实就是对人生理想的向往、追寻、艰难、圆梦、梦碎的过程。世间一切都如南柯一梦,醒来无踪。东流水"的意象就是取"逝去"之意,万事皆是如此。由希望到失望,李白借诗歌抒发内心的郁闷。

2.有如此的人生经历,李白的人生态度有没有发生变化呢?(自由讨论)

问题引导:① "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是一种消极思想吗?与前边写景部分那句可以照应?②"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表现作者什么精神?

明确:"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李白在现实中受挫,只好寄情山水,求仙访道,从此与官场决裂,就像谢灵运一样,远离黑暗,脚著谢公木屐,徜徉山水。这种举动貌似消极,但李白并没有真正的沉沦,从"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中,我们看到李白的傲气和傲骨,表现了蔑视权贵,不与世俗同流合污,追求个性自由的性格特征。

3.有人认为,梦中仙境为作者追求的理想境界,这种理解可以吗?(开放性探究题)

提示:可以,诗人在险恶的环境中挣扎(山路险恶--尘世艰难),终于发现,自己应该追求的理想(仙境--世外桃源),梦中醒来,若有所失,更是坚定了信念"放白鹿""访名山",与官场决裂,超脱世俗。

4.学生齐读整首诗。

六、总结全诗:

诗人通过自己梦游的经历,把自己对权贵的蔑视,对自由生活的向往之情充分的表现了出来。诗人此时已过"不惑"之年,人世光阴花上露,而宏图未展,其焦虑之情和只争朝夕的紧迫之感都寓其中。尽管前方冰封大河、雪满太行,尽管心里矛盾重重,难割难舍。但这个愿意当剑侠,当酒仙,却不愿当奴才的李白最终还是舍下了官位、舍下了玄宗、舍下了自己的理想,"直挂云帆济沧海"去了。让我们再次朗读,来结束这一次梦游吧!

七、 布置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