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高中语文必修五第三单元《谈中国诗》教案
2019-2020学年高中语文必修五第三单元《谈中国诗》教案第3页

  第一,化深奥为通俗,化复杂为单纯。本文是谈中国诗这样一个深奥、复杂的问题,然而作者举重若轻,把这个问题用通俗、浅显的语言传达给读者。雅而不奥,俗而不庸。作者不是生硬地提出几条干巴巴的理论,摆开架势大加推衍,而是举出诗歌以及图画、音乐、故事、传说、寓言等具体的例子,作大量的丰富生动的比喻,来说明一些道理。没有泛论、概论这类高帽子、空头大话,读者在接受那些具体例子、形象比喻的同时,自然而然地接受了作者的观点。

  

  第二,居高临下,征古今引中外,有较强的知识性。在课文中,作者站在历史和文化的高度,自由地驾驭着古今中外的一切文史资料。他引用的国外资料中,有美国、英国、法国、德国、意大利、希腊、俄罗斯、捷克乃至印度等国的资料;涉及的范围包括文学、哲学、历史学、艺术等。引用中国的文史资料,从古到今,那就更多。这样的文章,以丰富的知识取胜。

  第三,讲道理、发议论,幽默风趣。课文以说理为主,但它的说理,不同于论文,往往是艺术的谈笑风生。课文中充满了幽默风趣,读者会一边阅读一边忍俊不禁。当然,学者的幽默风趣,不是低俗的插科打诨,而是具有高雅的品位。难怪有人把这种学者随笔又称为小品文。

  

关于练习

  一 你读过不少中国诗,也读过一些外国诗,你认为中国诗有哪些特征?作者对中国诗的特征是怎样阐述的?你怎样评价作者的观点?

  

  设题意图:高中生已经读过一些外国诗,更读了不少中国诗,应该对中国诗的特点有一些认识。因此引导学生在原有认识的基础上阅读课文,可以与作者更好地沟通,对中国诗的特征有更深的认识。

  

  参考答案:

  

  第一问。中国诗的特征,可依学生的认识自由理解,共同探讨。教师也可引导学生边阅读课文,边结合自己的阅读经验理解本文讲到的中国诗的特点。注意要引导学生用例子说明,不要进行空泛的议论。可参照课文研讨进行讨论。

  

  第二问。作者运用比较文学的方法,在中外诗歌的比较中,得出中国诗的特征。课文举了大量典型的例子,运用巧妙的比喻,在谈笑风生之中,把中国诗的四个特征呈现在读者面前。

  

  1.从诗歌发展的历史说,中国诗与西洋诗相反。西洋诗是:史诗戏剧诗抒情诗。中国诗是:抒情诗戏剧诗,没有史诗。中国的抒情诗"早熟",但"早熟"带来"早衰"。

  

2.篇幅短小,追求在简短的篇幅中包含着悠远的意味。西方也有人主张诗要短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