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散文欣赏》学案:《咏怀八十二首》(其一)、《杂诗十二首》(其二) Word版含解析
2018-2019学年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散文欣赏》学案:《咏怀八十二首》(其一)、《杂诗十二首》(其二) Word版含解析第2页

  多采用比兴、寄托、象征等手法,因而形成了一种"悲愤哀怨,隐晦曲折"的诗风。

  (2)陶渊明的创作

  陶渊明原本是以"兼济天下"的儒家的思想的奋斗目标的,他也确实也曾经为之努力过,做过一些官。但是,他却对官场、现实失望了,所以只能无奈地退守田园来"独善其身"。官场、田园,是陶渊明的人生有着两个关键词。官场的意蕴在于进取,建功立业,实现大济苍生的抱负。田园的意蕴在于退守,获得心灵的宁静与坦然。可以说,官场加上田园才是陶渊明生命历程的全部。然而,我们对于陶渊明的印象主要在他的田园世界里。提起陶渊明,想起的就是"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恬淡生活,就是"芳草鲜美,落英缤纷""黄发垂髫,怡然自乐"的桃园世界,陶渊明做的事,无非多是"欢然酌春酒",喝喝酒,"草盛豆苗稀",种种地,一派安静,一派恬淡,一派潇洒。这当然也是陶渊明,但这个陶渊明并不立体,因为他缺少了官场的历程,或者说他隐去了陶渊明的前半生,隐去了陶渊明归隐的前提--官场的生活。有人说,隐居后的陶渊明仿佛已经找到了他心中的"桃花源",不再苦恼和忧愁,可是事实却并非完全如此,白天的陶渊明是在田园世界里,那是宁静与坦然的世界,可每到夜晚来临的时候,他的世界里没有了菊花,没有了桃花,也没有了豆苗,变成了我们所陌生的脸孔。关于陶渊明《杂诗十二首》,明代黄文焕《陶诗析义》有云:"十二首中愁叹万端,第八首专叹贫困,余则慨叹老大,屡复不休,悲愤等于《楚辞》。"因此,叹人生苦短是贯穿这组诗作的核心意旨。

  3、正始文学

正始是魏废帝曹芳的年号(240-249),但习惯上所说的"正始文学",还包括正始以后直到西晋立国(265)这一段时期的文学创作。这一时期的政治现实极其严酷。从司马懿用政变手段诛杀曹爽而实际控制政权开始,到其子司马师、司马昭相续执政,十多年间,酝酿着一场朝代更替的巨变。他们大量杀戮异己分子,造成极为恐怖的政治气氛。"天下名士,少有全者",许多著名文人死在这一场残酷的权力斗争中。

另一方面,司马氏集团为了掩饰自己的行为,并为夺取政权制造舆论,又竭力提倡儒家礼法,造成严重的道德虚位现象。以清醒和理智的思维,面对恐怖和虚伪的现实,知识阶层的精神痛苦,也就显得尤其尖锐、深刻。在这样的背景下,文学发生了重大变化。正始文人面对严酷的现实,很自然地发展了"建安文学"表现"忧生之嗟"的一面,集中抒发了个人在外部力量强大压迫下的悲哀。

由于周围环境危机四伏,动辄得咎,也由于哲学思考的盛行,正始文人很少直接针对政治现状发表意见,而是避开现实,以哲学的眼光,从时间和空间范围来观察事物,讨论问题。也可以说,他们把从现实生活中所得到的感受,推广为对整个人类社会生活和历史的思考。因此正始文学呈现出浓厚的哲理色彩。深刻的理性思考和尖锐的人生悲哀,构成了正始文学最基本的特点。

正始时期著名的文人,有所谓"正始名士"和"竹林名士"。前者代表人物是何晏、王弼、夏侯玄,他们主要成就在哲学方面。后者又称"竹林七贤",指阮籍、嵇康、阮咸、山涛、向秀、王戎、刘伶七人。其中阮籍、嵇康的文学成就最高。

字词汇总

  1、薄帷鉴明月

  鉴:名词动用,照

  2、荡荡空中景

  景:通假影,月光

  3、日月掷人去,有志不获骋

  掷;抛开。骋:驰骋

课文精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