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粤教版必修一 4.6 超重和失重 教案
2019-2020学年粤教版必修一 4.6 超重和失重  教案第2页

 (2)学生通过交流,提高协作的意识。体会合作的重要性。

 (3)学生通过关注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激发学生振兴中华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五、教学重点及难点

  重点:是超重、失重及产生超重、失重现象的条件、实质。

  难点:产生超重和失重现象的实质;

  教学策略:"情景--问题--探究--结论"的学生自主探究教学模式。

六、教学过程设计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情景设置、引入课题

视频展示:

教师展示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时的过山车视频引发同学回忆并定性体会,通过电梯中的台秤示数变化引导学生进一步通过数值的变化来定量体会。

引导学生观察现象:

读数有时大有时小的现象

引出课题:超重失重

学生回忆当初感觉,观察视频并对比数值。

由观察得出:指针左右偏转,还有短暂不变。

活动重现。激发兴趣,激发表现欲。

引出课题 (二)实际体验、结合回忆、提出问题

为了进一步认识超重和失重现象,我们让学生体验托重物和拉纸带的小实验

学生实验1:

一跟线绳竖直悬挂 一钩码,用一只手如何将线绳拉断?

提出问题:超重失重与哪些因素有关?并引导学生猜想

学生体验

 学生做尝试

学生思考大概有哪些因素(学生思考,先不忙回答)

让学生了解在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恰当的质疑,是物理学研究问题的一般方法

学生思考,让具有个体差异的同学都在思考中有些自己的答案,如果马上有人回答就使不理解的同学没时间得到自己的结论,不利于学生发散思维的培养。 (三)、 解决问题、得到结论

请同学运用桌面器材自己动手,论证自己的观点。完成桌面的实验记录表格。

实验前提醒同学注意以下几点:1、使用时不要超过弹簧秤的量程2、使用前弹簧秤应该调零3、称量物体所受到的重力时应保持弹簧秤静止。

提示问题:实验中如何来判断加速减速,

引导学生总结结论

教师进行实验结论总结

从实验中我们得出超重失重与物体运动的加速度方向有关,加速度方向向上,物体超重,加速度方向向下,物体失重

提出问题:实验的结论能否用理论进行验证呢?理论与实验的结合才是完备的研究手段。

提问:研究力与运动之间的关系我们采用什么规律?

如何建模?

引导学生对运动进行分类验证

引导学生总结运算结论

教师总结:

加速度方向向上时超重,加速度方向向下时失重,重力本身并没用变,只是压力发生了变化。

学生分组实验,教师个别指导

速度从无到有即加速,速度从有到无即减速

学生思考

学生总结:

学生1 与加速度方向有关,加速上升减速下降时超重,加速下降减速上升时失重

学生2 与加速度方向有关,加速度方向向上时超重,加速度方向向下时失重

思考并回答:牛顿第二定律

学生回答:物体的直线运动(位移、速度、加速度、时间)

按速度和加速度的方向进行分类(共四类:向上加速、向上减速、向下加速、向下减速)

学生思考自己并推导:

提问学生回答,得到结论: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

N-G =ma

N = G + ma

N > G

根据牛顿第三定律得,

人对秤的压力N`=N--超重

学生定性分析

学生推导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

G- N=ma

N = G - ma

N〈 G

根据牛顿第三定律得,

人对秤的压力N`=N--失重

学生总结:

只要物体具有竖直向上的加速度--超重

只要物体具有竖直向下的加速度--失重

学生分析推导数据,当向下a=g时,压力等于零

得出完全失重的概念:

4、完全失重

当物体向下的加速度a=g时,对支持物的压力变为零,这种现象叫完全失重现象

提高学生的实验能力

提升学生的实验素养

培养学生如何通过简单的方法处理复杂的问题

提高学生的归纳能力和语言组织能力

分组得出结论提升学生的积极性

由简单到复杂,学生容易理解

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素养:理论+实践

提高学生利用已学知识处理问题的能力

提升学生的建模能力,如何从生活走向物理。

增强学生分析问题的逻辑能力

练习应用牛顿定律解决问题的方法

为论证超重发生的条件做铺垫

把超重时使用的方法迁移过来加以应用,让不会的同学再得到一次锻炼的机会,以便于大多数学生都得到锻炼和提高。

为总结失重发生的条件做铺垫

学生自己总结结论,目标落实更充分。

学生分析数据,进一步获得具体感受,并自己得出完全失重的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