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上册人教版地理教研课《中国的自然资源》教学设计教案
八年级上册人教版地理教研课《中国的自然资源》教学设计教案第2页

  处于低水平,而某些资源(例如耕地等)的人均占有量还趋于下降的状况,因此面对我国的人口、资源、环境以及经济发展状况,我们只能选择与发达国家不同的人口、资源、环境组合方式,实际意味着选择以非传统的现代化发展模式,即要求我国现代化建设应走"低度消耗资源、适度消费和保护环境"的道路。这才符合我国人口与资源环境的国情。

  如何理解可再生资源数量的有限性

  自然资源的数量是有限的,这是自然资源的基本特点之一。可再生资源能不断更新生长,循环再现,为什么说它数量也是有限的呢?自然资源的数量的有限性是指任何自然资源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范围内,其数量是可计量的、有限的。例如达到地球大气上界的太阳辐射量为8.24焦/(平方厘米·分)(太阳辐射常数)。长江多年平均年径流量为1万亿立方米左右等。可再生资源的更新生长有自己的速度,需要一定的时间。例如遭到破坏的森林,它的恢复需要数十年甚至更长的时间。另外,如果对可再生资源不合理地利用,其生产力会不断衰竭,更新循环速度会变慢。因此,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范围内,在一定条件下,各种自然资源都不是取之不尽的,其数量都是有限的。

  依靠本国资源养活16亿人口

  1.问题的提出。中国人口多,人均占有资源量少,特别是耕地紧缺,淡水不足,是制约农业生产的重要因素。以接近实际的耕地面积1.3亿公顷算,13亿人口,人均0.1公顷左右,人均占有淡水不足2 300立方米,分别为世界平均数的1/3和1/4。到21世纪20~30年代,我国人口将达到15~16亿,人均耕地将下降到不足0.1公顷,人均占有淡水资源也将下降到1 800立方米。为保证农产品供给,农作物实际播种面积必须保持在1.8亿公顷(按目前统计面积为1.4亿公顷)左右,灌溉面积必须发展到0.6亿公顷,难度很大,人口-食物-资源-环境的矛盾将进一步激化,形势不容乐观。 世界观察研究所的莱斯特·布朗根据日本、韩国发展过程中,农用地被工业大量占用(日本人均0.04公顷,韩国0.07公顷)而导致农业萎缩,粮食依靠大量进口来满足社会的需要(1994年日本进口占72%,韩国占66%),由此推理,提出了"谁来养活中国"(Who will feed China)的问题。引起国际社会的强烈反响,而且被一些人所利用,提出所谓"中国威胁论"。中国到底能不能依靠本身的资源养活自己呢?这是一个非常严肃的挑战,必须给予科学的回答。

  2.基本结论。中国资源形势虽然严峻,但是中国资源还有相当大的潜力,中国不仅必须,而且经过努力也有可能依靠自己的资源解决或基本解决食物与农产品的供给。

(1)中国实际耕地1.3亿公顷,而不是1亿公顷。现有人均耕地为0.1公顷,从现在起对现有耕地,认真坚决地保护,形势还是乐观的。我国还有扩大0.7亿公顷耕地的资源潜力。估计在工业化与城市化过程中耕地的消长平衡,至少能保持1.2亿公顷,按16亿人计算,人均占有耕地也有0.07公顷,多于日本。中国目前耕地复种指数在155%左右,据研究,中国耕地的复种指数的潜力可达到160%~170%,复种指数增加一个百分点,相当于增加133万公顷的播种面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