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高二政治人教版必修四 4.1 世界的物质性 教案
2018—2019学年高二政治人教版必修四 4.1 世界的物质性    教案第3页

  教师:是的,劳动在从猿猴到人类的进化中起到关键性的作用。那么我们的人类社会既然已经产生,人类社会有那几方面组成呢?

  教师:是的,地理因素不难理解,包括了土地、气候等,都是客观存在的,不以人的意识为转移;而人口因素就是指一定时期内一个地方的人口素质、人口数量、人口比例等都是基本不变的,也是客观存在的。在这里需要详细解说的应该是生产方式。大家看到专家点评。通过高一的学习,我们已知道生产方式包括了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先说生产力,人们能不能随意选择生产力呢?不能,就如古代的私塾课堂里不可能出现我们现在所使用的多媒体方式。再说生产关系,包括所有制关系,劳动者地位关系和分配关系,这些都是物质关系,是客观的。比如说我国实行的是生产资料公有制,所有制结构是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这都是由我国国情所决定。而国情是客观的,所以生产关系都是物质关系。总之,生产方式和地理环境,人口因素共同构成了客观的物质体系--人类社会。

教师点评:从人类的发展来看,人类社会要遵循从低级到高级逐步发展的规律,也是客观的。所以,我们分别从人类的产生、存在已经发展证明了人类社会也具有物质性。

  过渡:在我们的世界中除了自然界和人类社会还包括什么呢?它又是从何而来呢?

  学生回答(略)

(三)人的意识的物质性(5分)

(三)"物质"的概念(10分)

  教师:经过刚才的学习,我们知道了自然界是物质的,人类社会的产生、发展及其构成要素,也具有客观的物质性,人的意识一开始就是社会的产物,它是在劳动中伴随着人和人类社会一起产生的。由此得出整个世界是一个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既然世界具有物质性,那么到底什么是物质呢?是不是我们教室里的桌椅就是我们哲学中所讲的"物质"呢?下面我们进行今天的最后一个活动,探究什么是哲学中的"物质"。

1、你是否同意把水、火、元气等作为世界的本原?并说明理由。

2、在自然界中,既有姿态万千的山川湖海,也有许多看不见、摸不着却又真实地存在着的事物和现象,如磁场、超声波、紫外线等。从哲学的角度看,这些事物有什么共性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