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鲁人选修中国古代小说选读 婴宁 教案
2018-2019学年鲁人选修中国古代小说选读 婴宁 教案第3页

补充资料:

(一)

婴宁:聊斋中的红袖添香

----狐生女名婴宁,绷卧床上,家人皆见之。异史氏曰:"观其孜孜憨笑,似全无心肝者。我婴宁何常憨耶。窃闻山中有草,名'笑矣乎',嗅之则笑不可止。房中植此一种,则合欢、忘忧,并无颜色矣。若解语花,正嫌其作态耳。"

读着蒲松龄书中的婴宁,是在一个暖洋洋的午后。心情随着这些妖媚的文字而波动,仿佛荡平了心头隐掩的郁闷和烦躁。我相信一篇好文章能起到净化心灵的作用之外,还会给你慰藉和温暖。婴宁就是这样,让你在虚妄的时代和虚无的欺骗里,触摸到一丝撼动灵魂的真实。我想,从婴宁衍化成形的不单是一个个狐仙与美女的传说,聊斋中的红袖添香故事也并非随熙攘的尘嚣日去渐远。

婴宁作为一个狐狸幻化的女子,大大美化了人间女性。从而使狐仙的名号在聊斋的世界里形成了自己的国度:红玉,青凤,胭脂,翩翩,梅女......她们千姿百态,翩跹而来,光是这些呼之欲出的芳名就另人垂怜。我想,落魄于瓜棚豆架的蒲老夫子,肯定是带着名士填词的心情,高雅而又怜惜地为笔下的狐仙斟酌出一个个温香软玉的乳名。荆衩布裙,云鬓插花,姿容品性皆清灵飘然而不沾染一丝人家烟火味,这样的美女确实只能有狐仙才可变化出来的,霓虹闪烁的都市街头注定寻觅不到其影踪,她们无视权贵,偏偏爱慕贫寒清高的书生,如影随形,在被世界遗忘的无名山川和荒野滋生出人情味浓郁的魔幻故事。这恰是爱情中最审美化和理想化的结果。

从古到今,读书人的形象并无多大变化,大都清风盈袖,才高而位卑。蒲松龄的《聊斋志异》可谓当年书生境遇的真实写照。往往是门户败落的公子,屡屡落榜的考生,一概布履方巾,神情寂寥地漂泊于天涯独旅,夜色降临即投奔杳无人迹的蓬门破庙作为栖身之所。月光如水,青灯黄卷,渲染出异乡羁旅单调的哀伤和美丽。命运是如此不济,只能幻想爱情作为补偿,云中雾里烘托出成群结队美奂美仑的狐仙来缝合伤痕累累的心灵,在市井红尘,纸醉金迷之外,亦有落拓者的桃源。空中楼阁,门扉虚掩,来无影去无踪的是一个个伤感的情节,这实际上是相对于物质世界而存在的审美空间------主人公身份不明,背景神秘莫测,惟一可感触的是洋溢不尽的清贫和欢乐,凄凉和温柔,悠然如一脉春山横亘在岁月无涯的渡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