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语文一轮复习学案:第三单元 古代议论散文(课本同步)(必修3)
2011语文一轮复习学案:第三单元 古代议论散文(课本同步)(必修3)第5页

济虽不克定河南,全军而反,雄名大振,魏甚惮之,图之以禳鬼"中的"禳"字,虽生僻,但只要我们意识到了"示"多与祭祀迷信有关,便可推知此处是人们将他画成图以祛鬼避邪之意。

  六.文中求注法

文中求注法,就是用文章中的词语来解题。文章中的诸种因素存在着一种互相制约,互相阐释的关系,这是考生解文的一种依据,例如1994年试题,"尊老在东,不办常得生米,何必独飨白粲"。"白粲"即白米,因为上文有"月俸得白米"句。

  七.成语求解法

  成语源于古代典籍,其中保留了不少的文言词语的特殊用法,如"不刊之论"中的"刊","文不加点"中的"点","不速之客"中的"速","不期而遇"中的"期"等等。推断实词词义时,如果我们能够恰当地借用成语,问题也可能就化难为易,比如"每责一头,辄倾数家之产"中的"责"便可借助"求全责备"来推求,04年江苏卷"今更五闰矣,未能成书"中的"更"便可参照"少不更事"来作判断。

【基础知识梳理】

一、 字音

  1、《寡人之于国也》

  数罟gǔ 洿池wū 鱼鳖biē 河豚tún 狗彘zhì 庠序xiáng 孝悌tì饿莩piăo

  2、《劝学》

跬步kuǐ 跂qì 金石可镂lòu 中规zhòng 槁暴pù 知明 zhì 生非异也xìng

3、《过秦论》

  腴yú 轸zhěn 镞cú 笞chī恬tián 藩fān瓮wèng牖yǒu 召滑shào 孝公既没mò 俯首颈系xì 践华为城huà 劲弩jìng 不及中人zhōng 墨翟dí 蹑足行伍háng 将数百之众jiàng 度长絜大duó 比权量力liàng 万乘之势shèng 朝同列cháo 一夫作难nàn

  4、《师说》

句读dòu 或不焉fǒu 经传zhuàn 从师cóng 读书dú 传道chuán 从容cōng 聃dān 蟠pán 苌弘cháng) 近谀yú 贻yí)冉rǎn 潘pān 长幼zhǎng须臾yú 怡yí

二、 文学常识

1、孟子(前372年~前289年),战国时期鲁国人,汉族。名轲,字子舆,又字子车、子居。父名激,母邹氏。孟子远祖是鲁国贵族孟孙氏,后家道衰微,从鲁国迁居邹国。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