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丑石》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丑石》教学设计第2页

 1987年美国美孚飞马文学奖,最近获得由法国文化交流部颁发的"法兰西共和国文学艺术荣誉奖"。

 (三)字词掌握情况检测:(朗读、听写、表达造句)

 四个方面:音、形、意、词语的运用

 (四)讨论交流、整体感知课文:

 1、本文先写了丑石的"丑",作者主要从哪些方面表现它的丑的呢?

  2、但是天文学家说他是"以丑为美的"?为什么?

 (五)结合学生的讨论深入分析课文:

 1、齐读第一段,思考:

 第一段作者写到:"我常常遗憾我家门前的那块丑石呢",作者"遗憾"它什么,为什么"遗憾"呢?这一句的作用是什么?(把握作者的情感)

 理解:从三个方面回答:

 A.黑黝黝地卧在那里(从颜色上说很暗,不着人喜欢);

 B.牛似的模样(从形状上说其蠢笨);

 C.谁也不知道是什么时候留在这里的,谁也不去理会它......多碍地面(说其没来历,没人关心,还碍地面)。

 起到了总起的作用

 2、指名读第2、3自然段,:

 思考:外在条件不好,就要从内在去弥补,那么丑石弥补了吗?从哪些方面看出来的?

 理解:突出了丑石的无用:垒不成山墙;压不成台阶;凿磨太细。

 理解:用比较的方式证明丑石的无庸,就连花都嫌弃它,只有杂草眷顾它,而孩子们也不喜欢它。

 3、教师小结,引入更深层的理解:

 丑石不仅外表不好看,还这么地没有用处,这是不是就证明了丑是真的就一点价值都没有了呢?其实不然,它终于被一个科学家慧眼识珠,发现了它的潜能。

 齐读第六段,思考:你怎样理解"眼光立即就拉直了"中的"拉直"?

 理解:眼光是无形的东西,拉直将无形化为有形,生动、形象,作用是写出了科学家那种意外的惊喜和全神贯注的神情被刻画的活灵活现。体现了丑石的不同凡响和科学家的慧眼识珠。

 4、"不久便来了车,小心翼翼的将它运走了"中的"小心翼翼"说明了什么?

 理解:丑石的价值体现。说明人们对这块丑石是非常爱护、珍惜的,与我们对丑石的态度形成了一个鲜明的对比。

 5、.齐读第七自然段,思考:"这使我们很惊奇"中的"这"指代的是什么内容?

 理解:说这是一块陨石,从天上落下来已经有二三百年了,是一件了不起的东西。(结合上下文看)

 6、作者对丑石的感情也有一个大的变化,这是一种什么样的写法?

 --这叫做"先抑后扬"。(作者本意是要赞扬"丑石",但他并不急着赞扬,而是首先极写丑石的"丑",写它无一用处,人们是如何的讨厌它,然后笔锋一转,说它原是一块非同凡响的陨石,进而盛赞它的美妙和伟大之处。那么这样写有什么好处呢,提问了几个学生的看法,经过归纳总结得出结论:既吸引人,又能取得强烈的效果。)

 7、分析了文章的思路与写法特点后,请学生思考并讨论:

 讨论:这篇文章讲了一个什么样的道理,对你有什么启发?

"先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人不可貌相"、"透过现象看本质"

 8、通过对全文的学习你觉得这是一块怎样的丑石?你对"以丑为美"又有了怎样新的理解?

 9、课外拓展:"以丑为美"的事例,人物,同主题的阅读

 (六)、总结归纳

这是一篇托物寄意、抒写作者对生活哲理体验的散文。作者通过对一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