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鲁科版必修1 第3章第2节 氮的循环(第2课时) 学案
2018-2019学年鲁科版必修1 第3章第2节 氮的循环(第2课时) 学案第4页

  a.浓H2SO4 b.P2O5 c.CaCl2 d.NaOH

  e.CuSO4 f.碱石灰 g.CaO

  (5)为什么蘸有浓氨水和浓盐酸的两支玻璃棒靠近时会产生白烟?蘸有浓氨水和浓硫酸的两支玻璃棒靠近时是否也产生白烟?

  (6)实验室用铵盐与碱制取氨气时,铵盐为什么不选用硝酸铵或碳酸氢铵?碱能否用氢氧化钠?

  答案 (1)先加热后冷却

  (2)分别取两试剂适量于两个试管中,均加入适量氢氧化钠溶液并加热,产生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气体的是NH4Cl。

  (3)B (4)dfg

  (5)浓氨水和浓盐酸均有挥发性,挥发出来的NH3和HCl在空气中相遇,化合生成NH4Cl固体小颗粒,即为白烟。浓硫酸没有挥发性,故不可能形成白烟。

  (6)考虑操作方便、安全,铵盐一般用氯化铵。不选用硝酸铵或碳酸氢铵,因硝酸铵加热易爆炸,碳酸氢铵加热分解会产生二氧化碳,使产生的氨气中混有较多的杂质气体。碱一般用Ca(OH)2,不用NaOH,因为后者易潮解,成本高。

  

  一、喷泉实验原理与操作

  1.喷泉形成原理(减小内部压强)

  当气体接触外部的水或溶液时,由于气体大量溶解或与溶液中的溶质发生化学反应,从而使容器内气压迅速降低,在外界大气压作用下,外部液体迅速进入容器,通过尖嘴导管喷出,形成喷泉。

  2.喷泉实验

实验装置 操作及现象 结论 操作:打开止水夹,并挤压胶头滴管的胶头

现象:烧杯中的溶液由玻璃管进入烧瓶,形成喷泉,瓶内液体呈红色 氨气极易溶于水,水溶液呈碱性   

  3.引发喷泉的实验操作

  打开止水夹,挤压胶头滴管的胶头。

4.实验成功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