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人教版必修二:第14课 物质生活与习俗的变迁 学案
2017-2018学年人教版必修二:第14课 物质生活与习俗的变迁 学案第3页

(2)20世纪50~70年代,勤俭节约、无私奉献,是中国社会风尚的主流。

2.改革开放后:党和政府把实现小康作为经济建设的奋斗目标。

(1)衣:服装颜色从灰蓝色调走向五彩缤纷,从单一的款式走向多样化。

(2)食:到1987年,中国已基本解决了过去几千年没有解决的温饱问题,政府还倡导"菜篮子工程"。

(3)住:1995年,国家在城镇启动了"安居工程"。

(4)风俗习惯:休闲娱乐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注重环保、讲究卫生、赈济灾区的社会风尚逐步形成。

[细微点拨]新中国成立后的50-70年代,人民当家作了主人,人民的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但由于人口多、底子薄,加之"左"的思想的干扰,贫穷落后的状态仍未彻底改变。

  [合作探究]

探究主题:影响近现代社会生活变迁的因素

材料一 ①天津通商后不出十年,租界里中国人的时髦打扮已变成"短衫窄裤,头戴小草帽,口衔烟卷,时辰表链,特挂胸前"。甲午战争前,即便是内地甚至某些乡村,日用洋货也有所流行。②洋货成为某些人生活的必需品,原先的"扬气""今则竟曰'洋气'了"。

             --摘编自孙燕京《晚清社会风尚研究》

材料二 "文化大革命"时期,③"国防绿""海军蓝"是中国城乡居民追求的色彩。那时期,穿一身"国防绿"、腰间系一条帆布大板带、肩背军挎包成为青年男女尤其是大中专学生追求的一种时尚。20世纪80年代,④色彩鲜艳、款式时髦的服装逐步在大众中流行。毛皮大衣、羽绒服、西服、呢大衣等各种服装充分展现穿着者的风采与魅力。民众受西方现代文化的影响较大,中国服饰正式走向了多元化。

               --摘编自陈志华、朱华《中国服饰史》

[讲史料]

(1)①表明变化的时代背景;②说明社会生活方式的西化。

(2)③表明服饰单一化;④表明服饰多元化。

[用史料]

(1)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从"扬气"变为"洋气"的原因。

  请你解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