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人教版必修二:19 游褒禅山记(1)学案
2018-2019学年人教版必修二:19 游褒禅山记(1)学案第2页

  ①距洞百余步,有碑仆道 ②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 ③此余之所得也 ④所谓前洞也 ⑤遂与之俱出 ⑥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

  A.①②③/④⑤/⑥  B.①⑤/②③④/⑥

  C.①④/②③/⑤⑥   D.①⑥/②③④⑤

  【解析】 ①⑤是省略句,"有碑仆(于)道","(余)遂与之俱出";②③④是判断句;⑥是状语后置句。

  5.下面对文章第一段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A.文章开头一句只是叙说褒禅山的原委,平淡无奇,并没有其它作用。

  B.由"褒禅山"一名引出褒禅山名称由来,点出禅院。写禅院,既证实褒禅山名称由来,又引出"距其院东五里"的华山洞,内容上环环相扣。

  C.从"距洞百余步"到"盖音谬也",从字面上来看,这几句是说由于年代久远,字迹已经模糊不清。其实,也是为了突出其中尚可辨识的"花山"二字。

  D.之所以要突出"花山"二字,在于纠正今人把"花山"之"花"误读为"华实"之"华"的错误。之所以要纠正今人读音的错误,又旨在为下文针对后人对古籍以讹传讹的现象发表感想和议论张本。

  【解析】 第一句的作用不仅为下文考究褒禅命名的由来起着开拓的作用,而且也把有关全局的"华山"二字突现出来,对全文的记游和议论有着先引和铺垫作用。

  6.下列对本文的分析和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D )

  A."古人之观于天地......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作者以古喻今,可见今人若要有收获,也必须有这种坚毅的探索精神。

  B.作者通过论述心得揭示了志、力、物三者的辩证关系,体现了作者既重视主观努力,又重视客观条件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

  C.提出"志"这个条件时,用双重否定,强调"有志";提出"力""物"这两个条件时,分别把"有志"作为基本前提,也强调了"志"。

  D.作者写仆碑上的文字,由山名读音的以讹传讹,联想到古籍的以讹传讹,触目伤怀,产生无限感慨,其目的也是表现有志的主题。

  【解析】 不是"表现有志的主题",而是为了表现不人云亦云,必经深思而慎取的主题。

  7.下面对第4自然段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D )

  A.这一段与第1自然段记仆碑文字和订正读音相照应。

B.先由所见的仆碑引出感慨,指出由于"古书之不存",致使后人以讹传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