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岳麓版必修3 第29课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教案
2018-2019学年岳麓版必修3 第29课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教案第3页

 师 文艺成就取得的重要原因之一是党贯彻执行了一个"双百"方针,即"百花齐放,百家争鸣",这一方针至今仍有深远的意义和作用。

板 书:

一、"双百"方针的提出

1.背景

[问题探究]

教师指导学生回顾相关所学知识(三大改造问题)提出问题,得出背景一。

师 三大改造何时完成?完成后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发生了什么变化?党和国家面临的任务是什么?

生 1956年;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由阶级矛盾转变为先进的社会制度同落后的生产力之间的矛盾;党和国家的主要任务是为更好地处理人民内部矛盾,调动一切因素建设社会主义。

师 在当时的情况下,"双百"方针的提出很有必要,另外,有些意识形态领域的争论混淆了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伤害了一部分知识分子的积极性,这与党和国家面临的任务是不适应的,这也是"双百"方针提出的又一个背景。

"双百"方针不仅是中国共产党领导文学艺术的基本方针,也是党领导科学研究工作的基本方针,这一重要方针的提出有其过程,也有其重要的历史和现实意义。下面我们先来学习提出的过程。

板 书:

2.过程

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教材资料,包括小字部分和补充部分,宏观上把握逐步提出的过程。

(学生归纳,教师作评价,并用媒体补充相关知识)

生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是中国共产党领导文学艺术、科学研究工作的基本方针。这个方针,是党在指导文艺工作和科学研究的实践中逐步提出的。

多媒体课件显示:

(1)"百花齐放"这一思想的提出是在1951年。当时,国内关于京剧问题的发展出现了争论,一派主张全部继承;另一派认为京剧是封建主义的,主张全部取消。1951年4月,毛泽东为中国戏曲研究院题词:"百花齐放,推陈出新。"他主张京剧还是要,不单是京剧,各种戏曲形式都要去其糟粕,取其精华,加以继承。

(2)"百家争鸣"是毛泽东在1953年就中国历史问题的研究提出来的。1953年,中央决定要中宣部就中国历史问题、中国文字改革问题、语文教学问题组织三个委员会加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