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蜜蜂引路》教学设计
人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蜜蜂引路》教学设计第3页

自己敏锐的观察力,在不会说话的蜜蜂的引导下,在陌生的地方找到了自己要找的人。看来,只要肯动脑筋,许多好像不可能的事情也能办成。

二、自读自语。

1.自由朗读课文,边读边思考。

(1)你知道列宁和养蜂人的关系怎样?是怎么看出来的?

(2)列宁是怎样找到养蜂人的?你能画出列宁找养蜂人的路线图吗?

2.自读交流,小组合作,相互讨论。

3.汇报成果。

(1)列宁和养蜂人的关系很要好。因为列宁常常派人去请他来谈天,从"常常"一词可以看出。"常常"是时常、经常的意思。

(2)"亲自"的意思是自己亲身去(做,找""),因为列宁想找养蜂人谈谈怎样养蜂,往常派去找的人不在,别人都不知道他住在哪里,所以只好亲自去找。 想一想,"往常"是什么意思?它和"常常"的意思一样吗?("常常"就是经常;"往常"就是以前经常这样做,可现在有变化了。

往常 常常

1、放学后,他( )到操场上打球。

2.我们学校的校车( )都是一个男司机开的,但最近却( )由一个女司机开。

让我们跟随列宁行走的路线一起去看一看。

列宁是怎样通过蜜蜂找到养蜂人的 默读第三自然段,拿出铅笔,把列宁经过的地方用横线画出来。(出示板贴画 小路、花丛、园子、小房子)

1.指名读第三自然段,同座讨论完成填空题:

花丛在 ,园子在 ,小房子在 。

(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准确理解"旁边、附近"的细微区别)

2.让一位学生上黑板摆、贴。同学们根据课文的内容进行评议,然后请一学生

看图介绍列宁行走的路线。(重点看学生是否读懂课文,对"附近""旁边 这词有没有真正理解。)

3.第三自然段只写了列宁在找养蜂人的途中看的和做的,却没有写他怎样想 的,现在我们展开合理的想象,说说列宁当时是怎样想的。 投影出示:

当列宁从住处出来后,他一边走一边看,发现路边的花丛里有许多蜜蜂 心想""

于是,他仔细观察,只见那些蜜蜂采了蜜就飞进附近的一个园子里,园子 旁边有一所小房子。列宁又想""

4.结果如何,齐读:列宁走到那所房子跟前,敲了敲门,开门的果然就是那个养蜂的人。结果开门的真是养蜂的人,结果和设想完全一样,这里用了一个什么词呢?(果然)如果设想和结果完全相反时用什么词呢?(竟然)

投影出示:选词填空:竟然 果然

①早上出门,阳光灿烂,到了中午 下起了大雨。

②早上出门,天阴沉沉的,到了中午 起了大雨。

6. 找到养蜂人,列宁的内心一定会怎么样?(用高兴的语气读一读这个句子)

7.小结:从列宁找到养蜂人的过程中,你觉得列宁是个怎样的人?(让学生感悟出列宁是个善于观察、勤动脑筋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