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人教版必修四《哈姆莱特》导学案
2018-2019学年人教版必修四《哈姆莱特》导学案第3页

  文学文本特点:(1)"文本所指"具有极大的不确定性,同样的客观对象由不同的人去描述,或者同一个人在不同环境下或不同心情下写出的客观对象也会不同,所谓情景相生就是这个道理。(2)文学作品所反映的是作者对客观世界的观察理解和感受,不同的人因为阅历、学识不同,对同一世界的反映就会不同;同一作者处在不同的历史阶段、不同环境、不同心态下写出的同一世界也不会哦相同。(3)描述的语言具有极大的灵活性,每个作者有自己的语言风格和描述方式。

  文学的目的不是揭示概念,而是用文字塑造形象,因此文学文本的语言具有极大模糊性和灵活性。由此造成了文学文本的"空白点" "未定点",于是就有了"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在《项链》的教学中,以前我们对玛蒂尔德的分析通常定位在"虚荣心"上,如果有其他的认识则是不可以的。这种评判很不适合文学阅读。玛蒂尔德有许多可爱之处,怎一个"虚荣心"了得?即使是虚荣心吧,有一点虚荣心又有什么不可以呢?对于学生的评价教师应作出恰当的判断,不能用很好来一概而论。

  科学文本中纯科学文本主要包括自然科学领域的教科书、学术论著,也包括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之间的一些交叉学科,入数理逻辑、教育统计学等。这类文本的特点是确定性、精确性和严密性。无论怎么样读不出"一千个哈姆雷特"。

  泛科学文本主要指人文科学论著,哲学、历史、美学等,虽然有概念,但没有那么严密,因而也有空白点,也许也会读出一些"哈姆雷特"。

  准科学文本,主要指科普作品。有文学性强一点的,也有严谨一点。严肃的科普作品所介绍的科学知识、科学原理应该是准确的,不应该让读者误解。

  一般文本,包括政府文件、法律法规、新闻报道以及生活中的各种实用文体。这类文本在语言表述上应该是确定和惟一的。通知、启事应具有惟一性。

  从读者角度对这些文本归类的话,可以概括为:(1)硬性文本,包括纯科学文本,一般文本;(2)软性文本,包括文学文本,泛科学文本;(3)中性文本,包括准科学文本。

  不同类型的文本有不同的特点,因而阅读过程就不一样。不是所有的阅读都是创造的,而且不是所有的阅读都是可以创造的,不是所有的文本都能读出一千个"哈姆雷特"。

  其次,即使是软性文本,也不一定能读出"一千个哈姆雷特"。

  1、未必所有的形象都像"哈姆雷特"一样丰富

  莎士比亚创作的戏剧多达37部,他塑造的人物形象更是数以千百计,而哈姆雷特是个性最丰富的形象之一。因为他出身在王室却又接受了人文主义教育,面对父王被杀,自己身负复仇的重任而困难重重时,他感到茫然、忧郁、失望、烦恼......但是,为了复仇,他仍然孤军奋战,最后与敌人同归于尽。哈姆雷特自身形象的丰富性使得有不同的认知水平、情感体验、生活经历的读者必然会产生不同的独特体验。这就是所谓的"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语文课本中并不是每个形象都如此丰富。如《董存瑞舍身炸暗堡》中的董存瑞就是一个为了党和人民的利益不惜牺牲自己的英雄形象;《狐狸和乌鸦》中的狐狸就是一个为了自己的利益而想方设法吹捧别人的狡猾的形象,而乌鸦则是一个喜欢听奉承话的形象......这些人物形象,并不会引起读者的独特体验。即使是一万个读者,他们心中仍然只会有一个"哈姆雷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