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雾凇》教案(第二课时)
苏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雾凇》教案(第二课时)第3页

(指名读)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雾凇不是一下子形成的,而是慢慢形成的。)

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读书就是要读出自己的感受。请同学们用上这样的句式与大家分享一下你的读书感受。

出示:【我感受到了 ,是从 中感受到的。】

① 我感受到了慢,是从"慢慢地、最初、逐渐、最后"中感受到的。(读书会思考是真正的会读书,把你的这种感受读出来。)

其他同学还有发现吗?

② 我感受到了轻,是从"轻轻"中感受到的。(你来读一读)

③ 我感受到了接连不断,是从"一层又一层"中感受到的。把你的感受放到句子中去读一读。

④ 齐读。同学们想一想,能不能把"镀"换成另一个词呢?

(可以换成盖、画......)比较一下,哪个更好?

a.因为镀可以看出武松形成的慢、轻、和接连不断。

b.作者用词多准确呀,这是他反复推敲的结果,我们写文章也要这样咬文嚼字。

⑤ 齐读这一段话。

出示:【每当夜幕降临,气温下降到零下30摄氏度左右时,这雾气便随风飘荡,涌向两岸,笼罩着十里长堤。树木被雾气淹没了。这蒸腾的雾气,慢慢地,轻轻地,一层又一层地给松针、柳枝镀上了白银。最初像银线,逐渐变成银条,最后十里长堤上全都是银松雪柳了。】

现在你明白雾凇是怎样形成的了吧!

用自己的话说一说,雾凇是怎样形成的。

出示:【每当夜幕降临, ,这时 。这蒸腾的雾气 ,一层又一层地给松针、银柳镀上了白银。最初 ,逐渐 ,最后 。】

小结:这银松雪柳的景观多美呀,而且你在当年12月到第二年2月间都能看到这神奇而美丽景象,这不就是奇观吗?

板书:奇观。

(二) 学习第三小节

过渡:当地有句俗话"夜看雾,晨看挂、待到近午赏落花。"也就是说观赏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