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岳麓版必修三:第28课 国运兴衰,系于教育【学案】
2018-2019学年岳麓版必修三:第28课 国运兴衰,系于教育【学案】第2页

  教育手段。

  【重点精讲】

   "三个面向"是邓小平教育理论的精髓,指引着中国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在"三个面向"的理论指导下,素质教育的思想和体系孕育、形成、发展和完善,使我国的教育事业出现了更加健康繁荣、生机勃勃的新局面。"三个面向"是教育改革的旗帜和灵魂。

  [重点精讲]

  中国普及义务教育的重大意义是什么?

  (1)对提高我国的科技水平、培养高素质人才、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缩小同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具有重大意义。(2)是"科教兴国"战略的重要环节。(3)能改变中国的命运。

  [概念阐释]

  什么是"科教兴国"?

  "科教兴国"是指全面落实"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坚持教育为本,把科技和教育摆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位置,增强国家的科技实力以及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能力,提高全民族的科技文化素质,把经济建设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加速实现国家的繁荣强盛。

  [归纳总结]

  新中国教育发展历程。

  

  

  

  三、高等教育的发展

【主干知识】

  1.建国后至"文革"前

  (1)建国初,中国基本参照 的高等教育模式,对高等院校进行改造、调整。

  (2)1958年"大跃进"时期,实施以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为核心的" "。

  (3)1961年,教育部对高等教育进行全面调整,中国高等教育事业进入稳定发展的轨道。

  2."文革"期间:高等教育遭到严重破坏,大学停止招生,大批专家、教授被批斗,"四人帮"一伙鼓吹"读书无用",导致社会道德观念和青少年科学文化素质大幅滑坡。

  3."文革"后

  (1) 年,恢复统一高考招生的制度。

(2)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高等教育迅速发展,大学的数量不断增加,资源配置、专业结构更趋合理;建立学位制度;设立博士后流动站;改革大学招生和分配制度,扩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