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下载教学《第3课:土地改革》教学设计教案(八下历史)
免费下载教学《第3课:土地改革》教学设计教案(八下历史)第2页

师:同学们在听完"白毛女"的故事后,有何感想呢?在旧社会,地主是如何剥削广大农民的?

生(思考并回答):收取高额地租;强迫农民为他们干活......

师:四川大地主刘文彩,占有大量土地,阡陌相连,他依靠对农民的残酷剥削,过着奢华的生活。最为典型的就是利用"大斗进,小斗进"的伎俩巧敢豪夺,住的是被装饰得富丽堂皇的庄园,专门用水牢迫害穷苦百姓;当时在他家干活的雇农却难以住上完整的茅屋。一句话,站在地主这边来说,就是坐享其成;站在农民那边来说,就是劳而无获。

有个农民叫唐礼福。他家有件棉衣,已祖孙多代穿了162年。传到他这代的时候,已补丁摞补丁,看不出它的模样了。农民的生活非常艰辛,连温饱都解决不了,更不要说买新衣服穿了。

师:其实,纵观整个中国历史,对于中国人来说,尤其是农民,他们最渴望得到的是什么?

生(思考并回答):土地。

师:对,土地是他们的命根子。历朝历代,人们不堪忍受的时候,就起来造反,其最根本的目的只有一个,就是要得到自己的土地。总之,农民从始到终都在为土地而奋斗。到了毛泽东这里,以他对历史的熟谙和研究,深知中国农民--占中国人口绝大多数的一部分人--最渴望得到的东西是什么。因此,他毫不犹豫地去为农民争取他们梦寐以求的东西--土地,于是,一场轰轰烈烈的土地改革运动展开了,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新课。

(讲授新课)

一、土地改革的必要性 (板书)

(引导生阅读P12的第一段,了解旧中国封建土地制度的状况,真正理解在新中国成立之后,于情于理都要进行土改。)

师:正是由于旧封建土地制度的严重盘剥,打击了农民的生产热情,阻碍了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简介地主、富农、贫农、中农、雇农的阶级成份划分 )

(注: 1950、6、30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时的阶级成份划分

地主--占有土地和生产工具而不劳动,或者只做轻微的附带劳动,靠剥削农民为生的人,划为地主。

富农--凡自耕农土地有余,而兼顾人耕种或以余田出租者及佃农民,自己无土地,资本租得大批土地,所收获超过需要,并雇人耕种者为富农。

中农--虽然占有土地,又拥有一定的生产工具,但既不剥削别人,也不出卖劳动力,靠自己的劳动或主要依靠自己的劳动为生者,划为中农成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