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下载教学《第3课:土地改革》教学设计教案(八下历史)
免费下载教学《第3课:土地改革》教学设计教案(八下历史)第4页

师:那么,在土改过程中,也分给地主一份土地,这是为什么呢?

生(思考并回答):使地主成为自食其力的劳动者,减少土改的阻力......

三、土地改革的成果 (板书)

1952年底,近三亿农民获得七亿亩土地 (板书)

(引导生阅读P12,了解少数民族地区土改情况)

(引导生阅读P12的第二段小字部分,找出这次土改与过去的土改有什么不同?)

生(思考并回答):保有富农经济,在政治上中立富农的政策。

师:为什么要这样做呢?

生(思考并回答):使中农放心,稳定......孤立......减少......发展......

师:土地改革后,带来了哪些变化?这些变化有什么意义?

(展示相关历史资料并加以适当的讲解来达到这一目的,让学生明白建国初期的土改的意义是十分重要而又深远的)

注:

土地改革前 土地改革后 (1)地主占有农村土地的70-80%,农民占地20-30% (1)全国3亿多无少地的农民无偿分得土地4660多万顷。 (2)农民每年要向地主缴纳大约300-350亿公斤粮食供应的地租。 (2)每年交地租达350亿公斤粮食。 (3)存在着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对立 (3)农民成为土地的主人,地主被改造成为自食其力的人。 (4)1949年,全国粮食总产量1103亿公斤,工业总产值为2,45亿元。 (4)1952年,全国粮食供应总产量1639亿公斤,工业总产值为349亿元。 四、土地改革的意义 (板书)

废除了......消灭了......巩固了......解放了...... (板书)

师:人民政府的威望在广大农民中迅速树立起来,即使在3年经济困难时期,农民们也坚持下来与共产党和国家共赴难关。

小结:

这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中央人民政府于1950年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没收了地主土地,分给无地或少地的农民耕种,建立了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到1952年,全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