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1:地球表面形态(湘教版)
必修1:地球表面形态(湘教版)第3页



用 风力侵蚀 风力吹蚀和磨蚀,形成戈壁、风蚀洼地、风蚀柱、风蚀蘑菇、风蚀城堡等 干旱、半干旱地区(例:雅丹地貌) 流

蚀 侵蚀 使谷底、河床加深加宽,形成V形谷,使坡面破碎,形成沟壑纵横的地表形态。"红色沙漠"、"石漠化" 湿润、半湿润地区(例:长江三峡、黄土高原地表的千沟万壑、瀑布) 溶蚀 形成漏斗、地下暗河、溶洞、石林、峰林等喀斯特地貌,一般地表崎岖,地表水易渗漏。 可溶性岩石(石灰岩)分布地区(例:桂林山水、路南石林、瑶琳仙境) 冰川侵蚀 形成冰斗、角峰、U形谷、冰蚀平原、冰蚀洼地(北美五大湖、千湖之国芬兰)等 冰川分布的高山和高纬度地区(例:挪威峡湾、中欧-东欧平原) 沉积

用 冰川沉积 杂乱堆积,形成冰碛地貌 冰川分布的高山和高纬度地区 流水沉积 形成冲积扇(出山口)、三角洲(河口)、冲积平原(中下游) 颗粒大比重大的先沉积,颗粒小比重小的后沉积 出山口和河流的中下游(例:黄河三角洲、恒河平原等) 风力沉积 形成沙丘(静止沙丘、移动沙丘)和沙漠边缘的黄土堆积 干旱内陆及邻近地区(例:塔克拉玛干沙漠、黄土高原的黄土) 3、图解法

  地壳物质循环过程中岩浆及三大类岩石间的转换关系是难点内容。要突破这个问题要通过图来解决;如右图可看出三类岩石形成过程之间的关系。岩浆上升冷却、凝固形成岩浆岩。岩浆岩被侵蚀、搬运、堆积形成沉积岩。岩浆岩、沉积岩在高温、高压变质作用下形成变质岩。各类岩石被高温熔化形成新岩浆回到地球内部。完成三大类岩石的相互转化,构成地壳物质的循环。

【思维导悟】

  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1)世界的海陆分布形成的基本原因是____________。

  (2)世界千姿百态的地表形态形成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我国台湾和西南边疆地区多地震和火山活动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 。

  (4)有人预言:几千万年后,红海将扩大,印度半岛将消失。这可信吗?为什么?

  解析:解答本题一定要紧密结合图。试题提供的是"六大板块示意图",这就必须运用板块构造学说的基本理论来回答问题,特别是第(3)(4)两题,更必须从图上的我国地理位置和板块运动的方向来进行具体分析,回答的文字要简明扼要。

  答案:(1)长期以来因地壳运动引起大陆不断漂移和板块不断运动的结果

  (2)受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长期共同作用的结果

  (3)我国处于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与地中海-喜马拉雅两大火山地震带相会合的地区,台湾和西南边疆地区更是首当其冲,所以也多火山地震活动

  (4)可信。由于亚欧板块、非洲板块和印度洋板块都在不停地运动,这使亚洲和非洲之间的距离在不断扩大,印度洋板块北端的印度半岛在不断地向亚欧板块的下面俯冲,使红海不断地扩大,将成为新的大洋,印度半岛不断地北移,最终将逐渐消失。

【针对训练】 单项选择题

1、有关地质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A、我们目前所看到的地表形态就是内力作用的结果B、地质作用分为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

C、地壳运动是地质作用的一种表现形式 D、地质作用的结果是形成变质岩

2、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地表形态是内外力长期相互作用下不断地发展变化的结果

B、引起地壳及其表面形态不断发生变化的作用叫内力作用,它包括地质作用和外力作用

C、内力作用表现为"地震、火山、泥石流、滑坡"

D、外力作用的能量来自地球外部,主要是重力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