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北师大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教案:3.1 角色与责任
2016年北师大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教案:3.1 角色与责任第2页

教学难点:如何认识和定位自己的不同角色,以及由此产生的各种责任,尤其是帮助学生从认知到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转化。

5教学过程

1: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①采用质疑激趣理论,创设情景,导入新课。幻灯放映: 教师提问:猜一猜R(人的篆字)。 学生自由发言,(猜出是个"人"字)。 在学生们认识了这个"人"字后,教师引导学生:我们更应正确认识人的内在涵义,认识人的角色和责任。我们在不同环境和不同时期扮演着不同角色,也承担不同的责任。人的生存环境主要有三个:自然环境、社会环境、人的环境。下面我们首先从人与自然的关系中去探讨人在自然中的角色和责任。 

2:讲授新课 

[活动一]人与自然 视频播放:2010年西南干旱。 

展示问题:我们青少年可以为西南干旱做些什么?(提示:我们的角色是什么?) 

学生自由讨论......(答案提示:珍爱自然,保护自然,为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尽责任)。 教师引导并展示课件材料"人与自然"。让学生朗读视频配音文字"人类自身无论如何发展,都不能否认一个事实,那便是人类是自然的产物。万物靠大地孕育,靠阳光雨露滋生。我们呼吸的每一口气,喝的每一滴水,吃的每一粒饭,用的每一丝线.......无不取自于自然。在我们不尽索取的同时,我们回馈给自然界的是什么? 自然界有一个不变的法则:平衡与和谐。 原本来源于自然,还会复归于自然的人类, 融于自然,敬畏自然,感恩自然是我们本该具有的生活方式和理念。 我们和自然界同呼吸,共命运...... 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经历思考 课件展示思与议:人与自然的关系, a)角色 b)责任。 

教师小结:大自然是人类的母亲,人类的生存与发展离不开大自然的恩赐,我们与大自然同呼吸,共命运......。 过渡:知道了人与自然的关系后,我们来认识人与社会的关系。 

[活动二]人与社会 播放视频:抗震救灾中小林浩的事迹及"范跑跑"材料。 学生自由发言 师引导:当朋友同学身边的人需要我们给予帮助的时候就伸出我们的手,奉献我们的爱心,这样,不仅升华了我们的心灵,更是收获了双倍的快乐,当爱的光芒照耀别人的时候,我们的心头也同样能感受到温暖。 展示课件思与议:人与社会的关系 a)角色 b)责任。 师引导得出结论:人在社会中既是"道德人"又是"法律人"因角色的不同,必须承担不同的责任,遵守社会公德与法律为构建和谐社会尽责。 

[活动三]人与人 出示新闻材料:《杨子晚报》7名中学生在南京公交车上"集体不让座"漠视一个白发苍苍的老大爷站在身边。 新闻讨论(学生自由发言) 师引导学生解读:在人与人交往中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