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第1章《遗传因子的发现》学案(1)(新人教版必修2)
生物:第1章《遗传因子的发现》学案(1)(新人教版必修2)第3页

  A.表现型相同,基因型不一定相同

  B.基因型相同,表现型不一定相同

  C.在同样的环境中,基因型相同,表现型不一定相同

  D.在同样的环境中,表现型相同,基因型不一定相同

14.下面关于等位基因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D和D是等位基因

  B.D和d是等位基因

  C.等位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的相同位置上

  D.等位基因控制相对性状

15.一对夫妇不是白化病患者,其第一个孩子已确诊为白化病患者.则他们第二胎所生子女中白化病几率是 ( )

  A.25%  B.50%   C.75%   D.100%

二、非选择题

16.家兔的灰毛对白毛为显性,短毛对长毛为显性,控制这两对性状的基因独立遗传。现将长毛灰兔与短毛白兔两纯种杂交,再让F1的短毛灰兔交配获得F2请回答:

(1)F2中出现纯合子的几率是____________。

(2)F2中纯合子的类型最多有____________种。

(3)F2的短毛灰兔中,纯合子的几率是_________。

17.一种以地下茎繁殖为主的多年生野菊分别生长在海拔l0m、500m、1000m的同一山坡上。在相应生长发育阶段,同一海拔的野菊株高无显著差异,但不同海拔的野菊株高随海拔的增高则显著变矮。为检验环境和遗传因素对野菊株高的影响.请完成以下实验设计。

(1)实验处理:春天,将海拔500m和1 000m处的野菊幼芽同时移栽于10m处。

(2)实验对照:生长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m处的野菊。

(3)收集数据:第二年秋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预测支持下列假设的实验结果:

假设一 野菊株高的变化只受环境因素的影响,实验结果是:移栽至10m处的野菊株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假设二 野菊株高的变化只受遗传因素的影响,实验结果是:移栽至10m处的野菊株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假设三 野菊株高的变化受遗传和环境因素的共同影响,实验结果是:移栽至10m处的野菊株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某农场养了一群马,有栗色马和白色马。已知栗色基因(B)对白色基因(b)呈完全显性,育种工作者从中选出一匹健状的栗色公马,请你根据毛色这一性状鉴定它是杂种还是纯种。

(1)为了在一个配种季节里完成这一鉴定所需要的杂交工作,应该怎样配种?

(2)杂交后代可能出现哪种结果?并对每一结果做出相应的鉴定。

19.某校学生在学校调查了人的拇指能否向背侧弯曲(如图所示)的遗传情况,他们以年级为单位,对各班级的统计进行汇总和整理,见下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