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岳麓版必修3 第六单元第28课 国运兴衰,系于教育 学案
2018-2019学年岳麓版必修3 第六单元第28课 国运兴衰,系于教育 学案第2页

  

  云南省红河县浪堤乡浪堤村"旁听生"

  A.《未成年人保护法》 B.《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C.《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 D.《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

  点拨:从图片中可提取的信息是儿童非常渴望读书。《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从法律上规定了政府、学校、家庭和社会保证适龄儿童接受义务教育的责任。

  答案:B

  

  3.用阶段特征法来理清我国高等教育曲折发展的历程

阶段特征 时间 主要措施 成效 起步阶段 1949~1957 中国基本参照苏联高等教育模式,对高等院校进行改造、调整 到1957 年,有学校229 所,在校生 44万,但也出现了体制僵硬、培养目标过窄等问题 初步阶段 1958~1960 实施"教育大革命" 增加招生人数;教育与实践结合;也造成很大混乱 稳定发展 1961~1966 从1961年开始按八字方针调整 教育事业进入稳定发展轨道 萧条阶段 1966~1976 发动"文化大革命" 国家至少少培养 200 万中专毕业生和 100 万大学毕业生,也导致社会道德观念和青少年科学文化素质大幅滑坡 恢复阶段 1977~20世纪80 年代 对教育工作进行拨乱反正, 1977 年恢复高考招生制度 高等教育进入恢复阶段 高速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 邓小平提出"三个面向",国家采取首先把基础教育放在更加重要的战略地位,加大西部地区教育发展的力度等措施 (1)教育规模不断扩大。(2)少数民族高等教育得到长足发展。(3)民办高等教育发展迅速 【例3-1】 下图为1950~2008年来华留学人员增长情况示意图。20世纪90年代始,来我国留学的外国学生规模明显增加,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我国教育发展的巨大成就。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发展教育的重大举措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