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语文一轮复习学案:第二单元 古代抒情散文(课本同步)(必修5)
2011语文一轮复习学案:第二单元 古代抒情散文(课本同步)(必修5)第3页

  古文翻译的方法主要有直译、意译两种,主要注意掌握直译的方法。掌握古文直译方法实际上是个实践的问题,即只有通过大量地做翻译练习,才能真正掌握、纯熟运用直译的方法。

学习古文翻译,主要是明确翻译的要求,掌握翻译的方法。

一、古文翻译的要求--信、达、雅

古文翻译的要求,一般归纳为信、达、雅三项。"雅"是很高的要求,在目前学习阶段,我们只要能做到"信"和"达"就可以了。

1."信"是指译文要准确地反映原作的意思,不要曲解原文的内容。例如:

原文: 厉王 虐,国 人 谤 王。(《召公谏弭谤》)

误译: 周厉王暴虐,国内的人诽谤厉王。

这段译文有两处不准确,没有达到"信"的要求。一是句中的"国"指国都,"国人"指国都里的人,不能译成"国内的人"。二是"谤"在句中指公开批评,没有贬义。用今义"诽谤"的来翻译就歪曲了原意。这句应译为"周厉王暴虐,国都里的人议论厉王。"

2."达"是指译文应该通顺、晓畅,符合现代汉语语法规范。就是说,译文即使在内容上与原文相符,但表达不通顺,不符合现代汉语语言规范,便不合乎"达"的要求。例如:

原文:永州之野 产异蛇, 黑质而白章。

译文:永州的野外出产奇异蛇,黑底而白花。

原文: 触草木, 尽死。(柳宗元《捕蛇者说》)

译文:异蛇触草木,草木全尽死。

这一段译文内容上没有多大问题,但表达得拗口。"奇异蛇"、"黑底而白花"、"全尽死"等,都不符合现代汉语表达习惯。"异蛇"、"触"也应该翻译,意思才更清楚。这段可译为:"永州的郊野生长一种怪蛇,黑色的皮上带有白色斑纹。它碰到草和树木,草和树木都会死去。"

"信"和"达"是紧密相关的。脱离了"信"而求"达",不能称为翻译;只求"信"而不顾"达",也不是好的译文。因此"信"和"达"是文言文翻译的基本要求。

二、古文直译的具体方法

古文直译的具体方法主要有对译、移位、增补、删除、保留等。

1.对译

对译是按原文词序,逐字逐句地进行翻译。这是直译最基本的方法,也是直译的第一个步骤。古今汉语词序一致,句法结构相同的句子,今译时不用改变原句词序,只要从现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