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语文一轮复习学案:第二单元 古代抒情散文(课本同步)(必修5)
2011语文一轮复习学案:第二单元 古代抒情散文(课本同步)(必修5)第4页

语中选择恰当的词语来翻译原句中的字词就可以了。例如:

原文: 齐 师 伐 我 。 公将 战,曹刿请 见。(《曹刿论战》)

译文: 齐国军队攻打我国。庄公将要应战,曹刿请求接见。

对译的好处是逐字逐句落实,可以避免漏译--漏译是初学时经常出现的问题。由于古今汉语句子结构的相同之处很多,所以凡是能够对译的地方都要对译。对译有困难或对译后意思表达还不够清楚、句子不通顺的,才能用移位、增补等方法作适当的调整。

2.移位

移位是指古代汉语某些词序与表达方式与现代汉语不同,翻译时要按现代汉语表达习惯移动词语位置。例如:

 (1) 原文:甚矣,汝之不惠。

  译文:你不聪明的很啊

 (2) 原文:微斯人,吾谁与归?

  译文:没有这个人,我将和谁一同回去呢?

3.增补

增补是指古代汉语省略或表达过于简古的地方,今译时要作必要的增补。

4.删减

与"增补"相反,删减是指原文中个别词语可以删掉不译。文言文中某些表达方式和某些虚词,现代汉语中已不再使用,也没有类似的句法结构和相应的虚词,遇到这种情况,只要译文已把原文的意思表达清楚了,个别词语可以不译。例如:

原文:狼度 简子之 去远 。(《中山狼传》)

译文:狼估计赵简子已经离远了。

原文"简子"和"去远"之间的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之"字,现代汉语没有相应的表达方式,可不译。

5.保留

保留指原文中有些词语可以不译而直接保留在译文中。凡古今意义相同的词语,特别是许多基本词汇,如人、牛、山、草等,当然可以保留不译;象一些表示已经消失的古代事物的词语,诸如人名、国名、历史地名、民族名及官号、年号、谥号、特殊称谓、特殊学术用语以至专业术语等,一般都可保留不译。例如:

原文:子厚以元和十四年十月八日卒, 年四十七。(《柳子厚墓志铭》)

译文:子厚在元和十四年十一月八日逝世,享年四十七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