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九年级上册人教版语文《第6课:敬业与乐业》教学设计教案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人教版语文《第6课:敬业与乐业》教学设计教案第3页

  劳苦中找出快乐来",很自然地点到了"乐业"的"乐"。

  接着,作者更深入一步,论述"乐业"的道理,分四点说明"凡职业都是有趣味的",这是作者的经验之谈,令人信服。紧接着又引用孔子的两句名言进一步证明"人生能从自己职业中领略出趣味"(即"乐业"),"生活才有价值","这种生活"才算得"人类理想的生活"。

  (2)作者主要运用了举例论证和道理论证。

  (3)首先是有一份正当的职业,不能"饱食终日,无所用心";对于所做的事,要生出敬意,从而全神贯注,心无旁骛,忠实地把它做好;要从专心做事中发现乐趣,达到"乐以忘忧"的境界。

  2.研读并理解:

  (1)这是一篇演说词,它的语言有什么特点?

  (2)如何理解"业"在文中的意义?

  通过讨论,能够认识到:

  (1)以第一人称"我"的口吻进行论述,结合演讲场所的情境,与听众进行交流,有时直抒胸臆。文中虽引用大量经典格言,但作者能用通俗口语进行解释。在论述过程中,语言轻松幽默,如话家常。

  (2)"业"在文中,不局限于职业,也可以指生活中任何一件有价值的事情;不局限于成人的工作,也可以指学生的学习。

  3.探究并拓展:梁启超是几十年前的学者,他在这篇演说词中的观点,是针对那个时代的职业观展开的。你认为这些观点在现代社会中落伍吗?你赞同这些观点吗?说说你的看法。

  畅所欲言,发表自己的观点。发言时注意内容的逻辑性、观点的鲜明性。其余同学注意倾听,可以在发言后及时补充,并加以恰当的点评。

  三、探究升华

  课文中,作者认为任何职业不分高下,是劝告那些"坐这山,望那山,一事无成"的人们,要脚踏实地、勤恳敬业,才有可能把事情做好,进而体会职业的乐趣和人生的价值。从现实的个人生活幸福考虑,只有这样,才能安身立命(儒家),获得心灵的宁静与平和(佛家)。

  拿破仑的名言"不想当元帅的士兵不是好士兵",则是为了激励人们树立远大抱负,努力挖掘自身潜能,勇于向命运发出挑战。拿破仑的话当然也有问题,在一支部队里,元帅只能有一个,士兵却需要千千万,如果每一个士兵都不安心做士兵,都怀揣着元帅梦,那么这支部队的战斗力就大为可疑了。毕竟,社会所提供的"元帅"职位是少之又少的,如果大多数"士兵"想当"元帅"又当不了士兵,人生岂不尽是一场失败?

  如果说,梁启超教导人们要忠于本职、不可好高骛远,体现了隐忍而自敛的中国人生哲学,那么,拿破仑鼓励士兵要争当元帅,则是典型的西方个人本位的进取型、外向型人生观。

四、文章脉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