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因数与倍数》教案教学设计免费下载(五下苏教版数学)
《第三单元:因数与倍数》教案教学设计免费下载(五下苏教版数学)第2页



个人初备案 二次备课 课时 第 1 课时 课题 因数和倍数 授课类型 新授课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倍数和因数,能判断两个自然数间的因数和倍数关系;学会找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的方法,能按顺序找出100以内自然数的所有因数,10以内自然数的所有倍数;了解一个数的因数、倍数的特点。

2.使学生经历探索求一个数的因数或倍数的方法、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特点的过程,体会数学知识、方法的内在联系,能有条理地展开思考,培养观察、比较,以及分析、推理和抽象、概括等思维能力,发展数感。

3.使学生主动参与操作、思考、探索等活动,获得解决问题的成功感受,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养成乐于思考、勇于探究等良好品质。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认识因数和倍数。

教学难点:求一个数的因数、倍数的方法。 教学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探究法 教学手段 多媒体教学,小黑板,教学挂图。 教时安排 5min引入、20min新授、15min巩固练习 教学过程 一、操作引入,认识意义

  1.操作交流。

引导:你能用12个小正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吗?

2.认识意义。

(1)说明:我们先看4×3=12。根据4×3-12,我们就可以说:4和3都是12的因数;反过来,12是4的倍数,也是3的倍数。

让学生集体说一说,体会因数和倍数关系。

(2)启发:现在让你看另外两个算式,你能说一说哪个是哪个的因数,哪个是哪个的倍数吗?同桌互相说说看。

交流:根据6×2=12可以怎样说?(指名多人说一说,再集体说一说)根据12×1=12呢?

要求学生看后两个算式集体说一说因数和倍数关系。

(3)小结:(板书课题)在研究因数和倍数时,所说的数一般指不是O的自然数。[在课题下面板书:(指不是0的自然数)]

3.做"练一练"第1题。

二、导探究,学会方法

1.找一个数的因数。

(1)出示例2,要求学生找出36的所有因数,并思考是怎样找的。

交流:36的所有因数有哪些?说说你是怎样找的。

根据学生的交流,呈现各人找出的因数,并按交流的方法板书所有因数。

比较:你认为这里每人找因数的方法,哪个比较好一点?为什么?

这个圈里表示的是什么?(呈现36因数的集合图)

(2)完成"试一试"。 (3)发现特点。

引导:请大家观察这里写出的12、36、1 5和1 6的所有因数,找找有没有什么共同的地方,能不能发现有什么特点?和同桌一起观察、交流。

2.找一个数的倍数。

(1)引导:我们已经学会了找一个数的因数,那怎样找一个数的倍数呢?现在请你找出3的倍数,把它们记录下来。大家独立试一试。

学生自己找3的倍数并且记录下来。

问:怎样找一个数的倍数?为什么会有无数个?

要求学生把3的倍数在课本上的图里表示出来。

(2)完成"试一试"。

让学生独立找出2和5的倍数,教师巡视、指导。

(3)发现特点。

引导:请大家观察这几个数的倍数,能发现一个数的倍数有什么特点吗?

指出:一个数的倍数,最小的是它本身,没有最大的,个数是无限的。(板书呈现)

三、练习巩固,应用拓展

1.做"练一练"第2题和第3题。

2.做练习五第1题。

3.做练习五第2题

4.做练习五第3题。

5.做练习五第4题。

6.填充。

(1)7的倍数最小是( ),7的因数最大是( )。

  (2)一个数有因数3,它一定是( )的倍数。

  (3)8是2的( )数,2就是8的( )数。

四、课堂总结,交流收获

提问:这节课你认识了什么知识,学到了什么方法?在学习过程中有哪些收获和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