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粤教版必修四 过秦论(第一课时) 教案
2018-2019学年粤教版必修四 过秦论(第一课时) 教案第2页

程,揭露了秦始皇的暴政,最后指出"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是它迅速灭亡的根本原因,这是从史实中提炼观点。到了中篇,作者对这个观点作了分析,并进一步指出秦二世不顾"天下之嗷嗷",继续实行暴政,"重之以无道",然后从正面提出治理天下的原则:"牧民之道,务在安之而已。"这是作者为文的本意所在。下篇主要指责秦王朝第三个也是最后一个

君主--子婴的过失。

《过秦论》鲜明地表现了贾谊的政治立场。

贾谊(前200-前168),西汉政论家、文学家。洛阳人。18岁时以能读诗书、善属文,为郡人所称誉,廷尉吴公荐于汉文帝,被任为博士。不久,被破格提拔为太中大夫,受大臣周勃、灌婴排挤,贬为长沙王太傅。后为梁怀王太傅。32岁时郁郁而死。

贾谊生活在西汉初期,由于此前经过500多年的战争破坏,社会经济凋敝,人口减少,所以他极力主张行仁政以"安民",曾多次上疏,批评时政。《过秦论》就是为宣传这种主张写的。论"古"是为了说"今",这是读本文时首先应该注意的一个问题。

二、粗略分析全文布局。

1.先按表达方式将全文分为两部分。

(一)记叙部分:写秦王朝的兴亡过程(前四段)

(二)议论部分:指出秦王朝迅速灭亡的原因(最后一段)

2.再分析记叙部分的层次,可分两大层。

(1)兴起的过程(前三段)

(2)灭亡的过程(第四段)

可以一边讨论一边板书要点,最后形成下表(表中圆括号的数字表示段落顺序):

三、诵读第1段。

在诵读练习中以提问方式明确本段的内容要点:

①秦的地理优势;②秦孝公的政治雄心--统一天下;③基本国策(耕战、连衡)及成果。

史实补充:①"外连衡而斗诸侯"--这是跟上文"内立法度......修守战之具"相对应而言,其实这是后来的政策。有些"教参"上甚至把它跟连衡政策的创立人张仪联在一起,这是不正确的,张仪相秦是在秦孝公死后十年,即秦惠文王十年(前328年)。由此可见,史论叙史不同于史传,重在"会意"。

②"于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史记•魏世家》:"三十一年(即秦孝公22年,公元前340年),......秦将商君诈我将军公子而袭夺其军,破之。秦用商君,东地至河。""东至河"。即秦得河西之地。这是秦以"诈力"夺取诸侯土地的一个突出的例子。按:这是秦取河西地的开始,秦惠文王八年(前330年),魏又献河西地少梁(今陕西韩城南)。

三、诵读第2段。

提问:本段叙述了哪几位秦国国君时期的事?(惠文王、武王、昭襄王、孝文王、庄襄王,即孝公之后,始皇之前的五位国君。)惠文王即位是前337年,庄襄王死于前247年,其间长达90年,作者是怎样叙述这90年间的历史的?

讨论后,归纳如下:

① 将惠文、武、昭襄三朝87年间的事情集中到一点上来写:秦的领土日益扩大引起诸侯恐惧,以诸侯反衬秦。孝文、庄襄二朝则一笔带过。这是从总体上看。

② 写秦扩大领土,按南、西、东、北四个方位说,显出其军事力量无比强大;写诸侯,按"合从缔交""约从离衡""从散约解"的顺序说,并极力渲染其声势,以反衬秦人困诸侯之易("秦人开关延敌,九国之师,逡巡而不敢进")。这是从局部来说的。

③ 统观此段叙史,近乎艺术概括方式,本质是真实的,但客观的历史过程并非如此。

史实补充:"合从缔交,相与为一"--苏秦说六国从亲,约在前334--前332年之间,其时苏秦任从约长,并佩六国相印。"秦兵不敢窥函谷关十五年"。这是第一次合从。前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