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蝙蝠和雷达》教案
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蝙蝠和雷达》教案第2页

  有方向性,并能反射回来,对物体有破坏性。

  雷达:利用极短的无线电波进行探测的装置。

  3.主要内容。

  讲科学家经过反复试验,揭开了蝙蝠能在夜间飞行的奥秘,从中受到了启发,发明了雷达,使飞机在夜间能安全航行。

  五 理清思路

  默读课文,理清思路,分段读课文。

  第一部分(第1、2自然段):从飞机夜间飞行的现象,提出它怎么能在夜间安全飞行的问题。

  第二部分(第3~7自然段):科学家通过三次试验,揭开了蝙蝠夜间飞行的原因。

  第三部分(第8自然段):科学家根据蝙蝠夜间飞行的原理,设计发明了雷达,解决了飞机夜间安全飞行的问题。

  

  第二课时

  一 激情朗读,引发疑问

  1.老师激情朗读或背诵第一自然段,问同学们看到这一景象有什么疑问。(漆黑的夜里,飞机怎么能安全飞行呢?)

  2.由飞机引出蝙蝠介绍蝙蝠,引发疑问。

  (1)出示蝙蝠图片,结合课外资料和课本上第3自然段介绍蝙蝠。

  

  哺乳动物,头部、身体像老鼠,四肢和尾部之间有皮质的膜。它在夜间飞行的时候,还能捕捉飞蛾和蚊子,而且无论怎么飞,从来没见过它跟什么东西相撞,即使一根极细的电线,它也能灵巧地避开。     (2)见到蝙蝠在夜间能如此飞行,你有什么疑问吗?(是它的眼睛敏锐,夜里能看清所有的东西吗?)

  二 介绍试验,解释疑问

  1.导入:问题是创造发明的源泉。人们由蝙蝠的夜行产生了疑问,引发思考。为弄清楚这个问题,一百多年前科学家就做了三次试验。每次试验的准备、经过、结果是什么,最后的结论又是什么?

  请你以科学家的身份,介绍三次试验的过程及结论。

  2.小组准备,合理分工,介绍清晰。

  3.汇报交流。

  4.引发疑问:试验证明,蝙蝠夜里飞行靠的不是眼睛,而是用嘴和耳朵配合起来探路的。面对这样的结论,你又有什么思考?(它们是怎样配合起来探路的?)

  三 画图展示,引发疑问

  1.同学们,课文哪一自然段介绍了蝙蝠用嘴和耳朵配合起来探路的?(第7自然段。)

  2.默读第7自然段,用简单的图画说明蝙蝠飞行的秘密。

  3.明白了这一秘密后,如果你是科学家,你会怎样想?(怎样使飞机也具有这一功能?)

  四 引发想象,明确雷达的工作原理

1.假如你是飞机设计师,你会怎样把蝙蝠夜间飞行的功能运用到飞机上呢?(飞机也能发出一种波,遇障碍返回时,飞机又能接受这种波,使飞行员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