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新) 一下解决问题例6 教学设计
人教版(新) 一下解决问题例6 教学设计第4页

一、 以旧引新,感知模型

课件出示复习题:

(一)比一比,说一说。

1. 教师:这两组题中,谁多谁少?你是怎样看出来? 学生汇报:引导学生在汇报过程中完整表述,并能用两种方法说出比多和比少的关系。 如:比多,表示:5>3;比少,表示3<5。   

(二)摆一摆,比一比。

教师:有红色圆片10个,蓝色的圆片8个,你能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摆一摆吗? 学生利用学具操作,复习用一一对应的方法进行比较,直观看出谁多谁少的关系。 学生汇报,直观展示,完整表述。

师生小结:在比较两个物体多少时,最好分成两排,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能感受这种方法直观明晰的优点。

二、 创设情境,发现问题 课件出示例6主题图。

(一)了解信息,提出问题

图中小朋友在干什么?(玩套圈游戏)从他们的对话中你发现什么数学信息?问题是什么? 课件出示问题:你知道了什么? 根据学生完整的回答,课件出示各信息: 小雪:我套中7个 小华:我套中12个 问题:小华比小雪多套中几个?

我们根据这些数学信息(条件),怎样解决这个问题呢? 教师:谁和谁比?怎样清楚看出谁的多?谁的少?

三、自主探究,构建模型

教师:想一想,我们在比较两种物体多少的时候会用什么方法?

(一)摆一摆(画一画) 学生尝试操作,教师巡视。汇报结果,可能会出现:(课件预设)

1.圆片或小棒摆出:

2.画图:

3.线段图雏形:

4.直接列算式。12-7=5(个)

(二)比一比,说一说

师生交流。分析各种方法,引导补充,完善图示,便于清晰理解。

方法1、2采用什么方法进行比较?(一一对应法)小华的12个分成几部分?(引导学生看出分成两部分,一部分是一一对应中相等的部分,另一部分是比小雪多的部分,教师可指出多的部分圈起来,完善图示。)

师生共同分析方法3,用两条线长短不一的线表示小雪与小华套圈的个数。方法类似1和2,只是表示不同。教师引导学生把多出来的部分用大括号和问号方法表示。 教师肯定学生操作过程中的数学思考,能联系旧知运用摆一摆或画一画的方法,进行比较。

(三)形成策略

1.分析数量,理解关系

教师:从图中看出,我们要解答的问题是什么?在图中哪一部分? 通过图示再次理解问题,标画条件和问题,建立与原来减法模型的联系,理解用小华12去掉与小雪相同的7个,多出的那部分就是要求的问题。

2.列式计算,意义建构 学生列式,指名板演,个别提问,说算式各部分的含义。 12-7=5(个)

教师追问:"7表示什么意思?(引导学生指着图说,表示与小雪套中同样多的小华中也有的那部分。) 全班交流。检查单位,口述答语等,注重引导学生关注细节。

3.变式思考,突出转化

我们解决了小华比小雪多5个的问题,那么小雪比小华少套中几个怎样解决?你有什么想法? 引导学生用转化的思想,换一种说法:(课件出示)"小华比小雪多几个,也可以说小雪比小华少几个"。 结合图示,(课件闪烁比少的部分)说出比少的部分与比多的部分相同,再次理解数量关系,列出算式。12-7=5(个)

(四)回顾反思,强化步骤

1.验证结果 教师:"小华比小雪多套中5个,或者说小雪比小华少套中5个"这个结果正确吗?(课件出示问题) 你有什么方法说明这个结果是正确的? 学生可能会说:从图中看出多(少)了5个;12个去掉5个就和7个一样多;7个再增加5个就12个。 只要学生说的有道理,教师予以肯定。

2.回顾步骤 结合主题图,梳理解决问题的一般步骤。

今天我们在解决问题时运用了什么方法?

分析信息时,怎样表示个信息的数量?:解决问题的结果是否正确怎样检验? 师生小结:我们在解决问题时,要先了解文字信息,明确问题是什么;再通过画图,或操作的方式帮助我们分析理解,能直观看出多少,根据多少的数量列出算式;解答的结果可以用反过来思考的方法来检验。

四、巩固应用,体验成功

(一)教材21页"做一做"。(课件出示) 用圆片摆一摆,圈一圈。列出算式,全班汇报。

(二)完成教材23页第9题。(课件出示) 尝试让学生独立解决问题。先分析信息,理解数量关系,第(1)题直接列式计算。第(2)题让学生选择信息,提出问题,自主解决。问题不唯一具有开放性。

五、全课总结

今天我们学习的比多比少与以前有什么不同?你还有什么问题?

设计两组复习题,从直观判断,实物操作,激活学生已有的认知经验。渗透一 一对应的数学思想,复习旧知,为学习新知做准备,也突出新旧知识间的联系。

让学生通过操作、画图的方式理解数量关系,建立于原来减法模型的联系,丰富学生对减法现实意义的理解,从而获得解决比多(比少)的数学问题的思维方式,理解用减法计算的道理。变式练习运用转化思想,减轻学生负担,促进理解。

组织学生进行回顾和反思,让学生感受到有效画图策略在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重要作用,同时在合作交流中培养学生验证与反思的能力。

育才小学集体备课教学设计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