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语文版必修一 赤壁赋 教案2
2017-2018学年语文版必修一 赤壁赋 教案2第3页

横江,水光接天。"清风明月,澄澈幽美的夜景中,作者举酒诵诗、随意泛舟,不禁心旷神怡:"浩浩乎如凭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清风徐来,水波不兴

景 月出东山,徘徊斗牛

白露横江,水光接天

事:举酒诵诗,随意泛舟

情:遗世独立,羽化登仙

【分析第二段】

1、 朗读,分析内容:写作者饮酒放歌的欢乐和客人悲凉的箫声。

2、 作者的感情发生了什么变化:乐 → 悲

3、 优美形象,善于取譬的语言特色:描写箫声的幽咽哀怨时,作者借助比喻夸张想象

将抽象而不易捉摸的声、情,写得具体可感,诉诸读者的视觉和听觉,形象而生动。

【分析第三段】

1、作者由眼前的明月联想到"月明星稀"的诗句,同时由这诗句和身边的赤壁联想到曹操"横槊赋诗"和赤壁之战的情景。那么,作者写曹操的重点在哪里呢?为什么要写曹操呢?

写曹操不是为了说明他是英雄,重心在"而今安在哉"这句上,为了突出像他这样的又是诗人又是英雄的人物最终也不过是过眼烟云,会随着岁月的流逝而灰飞烟灭,风流散尽,更何况是我们这种渔樵江渚的草民呢?生命如蜉蝣般短暂,渺小得犹如沧海一粟,梦想成仙又不可得,便不禁悲从中来,借箫声来表达愁绪了。这里作者将曹操和自己做比较,将"吾生之须臾"与"长江之无穷"做对比,说明人生短暂和人的渺小。

2、 本段内容:写客人感慨人生短促无常的悲观情绪。

【分析第四段】

师:文章从第四段开始由情入理,由感情的抒发到哲理的畅达,进而以苏子的回答把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