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历史同步岳麓版选修2学案:第五单元 第15课 近代中国民主思想的萌生 Word版含解析
2018-2019学年历史同步岳麓版选修2学案:第五单元 第15课 近代中国民主思想的萌生 Word版含解析第2页

  ①进步性:突破了"中体西用"说,在当时超出了大多数改良思想家的认识。

  ②局限性:现实政治主张比较温和,认为不能立即实行君主立宪和民主共和,需"开启民智"。

  2.康有为:托古改制

  (1)代表作:《孔子改制考》,宣称孔子是主张变革的先师。利用孔子的权威来论证维新变法的合理性。

  (2)主要观点:

  ①近代西方自由平等理论在中国"古已有之"。

  ②用进化论观点重新解释"三世说"。

  ③坚持渐进变革,先实行君主立宪,再实行民主。

  3.梁启超:从兴民权到新民

  (1)著作:《新民说》。

  (2)主要观点:

  ①兴民权是变法的根本,强国的保证。

  ②提出"新民"思想:"新民"是指有爱国思想、尚武精神、社会公德、独立人格的新国民。

  ③认为君主立宪政体是世界上最完善的政体。

  

  从洋务派的"中体西用"到维新派的戊戌变法,西学的传播经历了从器物到制度的演变,这是资本主义发展、西学传播和民族危机加剧的产物。

                                  

  三、孙中山的民主思想

  1.三民主义

  (1)地位:孙中山资产阶级民主思想的核心。

  (2)提出:1905年,孙中山在《民报》发刊词中提出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

  (3)内容:

  ①民族主义:反对民族压迫,反对满洲贵族的专制统治,恢复汉族的正统地位。

  ②民权主义:推翻君主专制政体,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中华民国,国民一律平等。

  ③民生主义:解决以土地为中心的财富重新分配问题,平均地权。

  2.新三民主义

  (1)提出:1924年1月,国民党一大确立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重新解释了三民主义。

(2)意义:成为国共两党和各革命阶级统一战线的基础,推动了中国革命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