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高中地理湘教版(浙江专用)必修二讲义:第四章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章末总结 Word版含答案
2018-2019学年高中地理湘教版(浙江专用)必修二讲义:第四章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章末总结 Word版含答案第4页

  "只有一个地球""拯救地球,就是拯救未来""地球充满生机"均体现了生态持续发展的思想,即经济的发展要保持在资源和环境的承载力之内。

  "同一个地球,同一个家庭"体现了可持续发展要求全民共同参与的思想。

  "世间万物,生命之网""多样的物种、唯一的地球,共同的未来"体现了可持续发展公平的观念。

  教材P101 活动探究

  1.两种生产致富方式,第一种是不可持续发展生产方式,第二种是可持续发展的生产方式。因为第一种生产方式在发展经济时未充分考虑环境资源,造成了严重的水土流失,违背了可持续发展环境的观念;第二种生产方式将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相协调,获得了经济和生态的双重效益,是可持续发展的生产方式。

  2.可持续发展是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能力的发展。

  教材P102~103 活动思考

  为实现人口、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可以采取以下对策:第一,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第二,提高人们对可持续发展的认识,使人们充分认识人口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自觉树立人口观念,自觉限制人口数量的增长。第三,保护和增进人类健康。健康与发展是密不可分的,没有健康的人口就不能有健康的发展,发展不足又是造成健康问题的根源。

  教材P103~104 活动探究

  1.制糖工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水含有大量的有机物质,若不经过处理直接排入到河流中,将会污染河流,使水体中氮、磷等营养物质富集,引起水体富营养化,造成鱼类和其他生物大量死亡。

  2.制糖废水在处理过程中,产生了甲烷,这是一种清洁能源,还产生了动物饲料。一方面,这些新产品提高了工业生产的经济效益;另一方面变废为宝,减少了生产过程中的废物排放,有效地保护了环境。

  3.本活动旨在锻炼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收集材料时要着重注意工业部门的生产过程,注意哪些生产过程会产生废水,工厂对这些废水是怎样处理的,处理过程中产生了哪些效益或问题等。

  教材P104~105 活动探究

  1.怀柔区覆土造田的主要目的是增加耕地面积。这样,一方面,可种植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增加经济效益;另一方面,可通过对荒滩进行改造,改善生态环境,获得良好的环境生态效益。

  2.各小组可针对我国土地荒漠化(西北地区)、水土流失(南方低山丘陵区)、土壤次生盐碱化(华北平原)等问题提出治理措施。

  教材P105 活动实践

森林的功能和效益:提供木材、多种原材料、食品和饲料。净化空气、吸烟滞尘、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