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高中地理湘教版(浙江专用)必修二讲义:第四章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章末总结 Word版含答案
2018-2019学年高中地理湘教版(浙江专用)必修二讲义:第四章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章末总结 Word版含答案第2页



  2.对照上图可以看出,哺乳动物受威胁的主要原因是偷猎和栖息地的丧失,两者的比重达63%。鸟类受威胁的主要原因是栖息地的丧失,达60%。

  3.渡渡鸟的灭绝启示我们应当保护生物资源。一方面要禁止捕猎野生动物,另一方面要保护它们的生存环境。

  教材P91 活动探究

  该企业造纸生产流程中的分离、漂白、增蓝都会产生水污染;原料切碎会产生噪声污染;蒸煮会产生大气污染等。

  教材P92 活动探究

  1.当地的大气污染源主要是汽车排放的污染物,污染的形式是汽车尾气,污染的程度一般。(根据当地情况回答即可)

  2.大气污染影响人类和动物的健康,危害植被,腐蚀建筑材料,影响气候,降低能见度,引发温室效应、臭氧层空洞和酸雨等。例如,在我国,SO2等气体主要来自煤炭的燃烧。我国降雨酸度由北向南呈逐渐加重趋势。长江以南酸雨已是比较普遍的问题,最严重的是西南和华南。酸雨使土壤、湖泊、河流水质酸化,使水生生态恶化,危害农作物和其他植物生长。据统计,我国每年有近260多万公顷农田遭受酸雨污染,使粮食作物减产10%左右。仅广东、广西、四川和贵州四省区,因酸雨危害每年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达24.5亿元,间接生态效益损失更大。同时,酸雨还腐蚀建筑材料,严重损害古迹、历史建筑、雕刻、装饰以及其他重要文化设施,由此造成的损失难以估计。

  治理大气污染的措施主要有:①使用公共交通工具;②使用无铅汽油;③汽车尾气达标排放;④使用清洁能源;⑤提高燃料的利用率等。

  教材P93 活动探究

  1.原因:在农业生产过程中施用化肥、农药,一方面可直接进入土壤,造成污染;另一方面,通过污染大气而间接地污染土壤;人类堆放各种固体废弃物,使有毒、有害物质直接进入土壤,造成污染;用被污染的水进行灌溉时也会直接对土壤造成污染。

后果:土壤中的有害物质被农作物吸收,富集于作物体内,当人食用后,便进入人体,就会危害健康。同时被污染的土壤使得水体中的有害物质增加,当人们饮水和食用水生生物时,有害物质进入人体,从而危害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