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粤教版必修二赤壁赋 学案(2)
2017-2018学年粤教版必修二赤壁赋 学案(2)第3页

  B."月如钩"在此处象征着人事的缺憾,被锁者,也不仅为"清秋",亦为人也,凄婉哀伤之至。

  C.上片所写,是后主李煜眼中之景,尚未着意抒情,是为下文作铺垫。

  D."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一句,是将"离愁"喻为"丝楼",生动地描绘出"愁"的深重、纷繁、无头绪。

  又呈吴郎①

  杜甫

  堂前扑枣任西邻,无令无儿一妇人。

  不为困穷宁有此?只缘恐惧转须亲!

  即防远客虽多事,便插疏篱却甚真。

  已诉征求贫到骨,正思戎马泪盈巾。

  注:公元767年,杜甫住在四川夔府的一所草堂中,后把草堂让姓吴的亲戚居住,这是第二次写给吴郎的诗。

  ②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句是[    ]

  A."扑枣"即打枣,一二句开门见山地说明自己对西邻打枣的态度和原因。

  B.三四两句是分析西邻打别家枣的原因,实在是出于贫穷无奈,因此作为枣树的主人应对她表示亲善。

  C.五六句是劝诫枣树的新主人吴郎不要一搬进草堂就插上篱笆,使西邻多心,即使是防范远方的来客也不合时宜。

  D."征求"是指官吏们的剥削;"戎马"是指战乱。作者进一步分析西邻扑枣的原因,指出根源是官吏们的盘剥和持续十年的战乱。

  12.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①、②题

  满江红·怒发冲冠

  岳飞

  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进天阙。

  [注] 此词写于靖康耻(靖康元年,金兵攻陷汴京,徽宗赵佶、钦宗赵恒被俘北去,北宋灭亡)之后,南宋刚刚建立之时。陈迁辉在《白雨斋词话》中说:"千载后读之,凛凛有生气焉。"

  ①对这首词的语句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开头三句写作者倚栏远眺,在一片风雨凄迷中,作者仿佛看到了中原人民在金兵铁蹄蹂躏下辗转呼号的惨境,以致于"怒发冲冠"。

  B."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两句写自己已30多岁,建立的一些功业已化为了尘土,只留下当年披星戴月转战千里的回忆。

  C."驾长车"句写自己要驾着战车向敌军猛攻,要把敌人的要塞贺兰山踏破缺口,践为平地。

  D."壮志"句中的"壮志"与"笑谈"是互文,突出地表达了作者对金统治者侵扰罪行的切齿痛恨。

  ②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这首词音调激越,风格豪迈悲壮,为我们勾出了一位硬骨铮铮、忧国忧民的英雄形象。

B.全词分四层抒发了"壮怀":回顾往昔战斗岁月,激励自己继续奋斗,国耻未雪,臣恨难灭;消灭敌人,收复失地;统一江山,朝拜皇帝。